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黔南】三都:防疫春耕“两手抓” 脱贫攻坚“不失速”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耕,千方百计抓农时、抢进度,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依托产业发展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确保脱贫攻坚“不失速”。


图为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村组现场办公解决农业发展难题.jpg

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村组现场办公解决农业发展难题


  超前“谋划”,一线“指挥”,“挂图作战”统筹有力。一是压实责任,组织领导到位。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组建以班子成员挂帅、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为主的村级“防控队”“生产队”,统筹抓好疫情阻击和春耕生产“双线战役”。因村因需选派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11人,组织190名驻村干部参与抢农时、保春耕、抓生产。二是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到位。坚持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多次率队深入村组调研,盯靠在前,现场指挥调度。通过周提示、周调度、周督查工作机制高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党政主要领导入村调研产业发展12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20余个,下发工作提示清单8期。三是谋划在前,服务保障到位。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提前安排部署春耕生产中的时间、物资、人员等方面调配问题,为春耕备耕“养精蓄锐”,为产业结构调整“配足弹药”。截至目前,共摸排检查5家农资经营商销售,完成春耕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需求物资供应保障。


  精准“定位”,突出“重点”,“画图施工”注重实效。一是总体谋划“产业规划图”。坚持短平快和长效产业结合,探索谋划“3+8”产业发展思路,即围绕3大长期产业和8大短平快产业为主导产业总体推进,进一步探索发展葡萄架下种养殖、产业衍生链深加工等项目。目前已计划实施玉米调减1529亩,开展葡萄产业提质增效5000亩,发展佛手瓜、辣椒等重点产业项目1400亩。二是精准定位“产业作战图”。紧扣“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精准谋划定位全镇产业发展布局,以500亩坝区为主阵地,以“1+N”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加快重点产业项目推进。目前,已在重阳坝区和燕高坝区以“4个100”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坝一策”的产业发展布局。三是精密制定“示范建设图”。研究创建2020年春季农业产业示范点16个,其中:坝区示范点4个,重点产业项目创建示范点5个,庭院经济示范点6个,葡萄提质增效示范点1个,枇杷提质增效1个。目前已完成佛手瓜和辣椒示范基地翻犁,南板蓝根示范区域规划。


  田间“诊断”,线上“开方”,“线上线下”精准指导。一是线下指导“实地学”。建立“一点一村一人”的专业跟踪服务机制,结合不同阶段产业发展模式需要,由农民“点题”,农技人员“配菜”,现场解答疑难为农民开展线下的生产指导。目前已开展“技术到田间”集中指导培训14场次,服务群众800余人次。二是线上问诊“灵活学”。建立普安镇农业专家进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群,组织农技人员线上解答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远程问诊。目前已在线为农户解答技术咨询200余条,推送种养技术30余条。三是借助平台“同步学”。充分运用好“水乡微课堂”、脱贫攻坚夜校等平台,举办脱贫攻坚讲习和文明实践活动10场次,完成扶贫干部群众培训300余人。


  党建“引领”,激活“多元”,“三线带动”合力攻坚。一是村合作社引动,找准门路。深入推进“村社合一”,由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实行组织领导“合一”、经营管理“合一”、利益分配“合一”,真正让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强起来、群众富起来。截至目前,共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7个,发展壮大带富项目38个,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6.79万元,每个村均在10万元以上。二是党员干部带动,激发活力。突出培育发展一批以党员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为主的“土专家”“田秀才”,通过“能人引路、带动创业”,不断夯实“1+7”普安党建品牌。目前已建立104名党员农村致富人才库,带动群众230余户。三是产销对接驱动,夯实保障。采取“先定销、后定产”的模式,有序安排种植品种、种植数量、种养标准。目前,已通过 “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订单式生产莲藕100亩,签订尖椒收购协议100亩,早熟线椒和稻田鱼等产业已达成收购商意向。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 姬廷龙

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