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乌蒙山深处的“菌”美之音

  在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鼎新乡,有一个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杨臣,他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外良好的发展机遇,回到家乡鼎新乡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杨臣正在摆放食用菌菌棒。罗大富 摄


  今年29岁的杨臣是鼎新乡风景村人,2015年,他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想起小时候家乡满山生长的野生蘑菇,产生了在家乡发展食用菌种植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由于专业对口、技术过硬,食用菌一经试种便获得成功,2019年生产32万棒,产值达200多万元。这让杨臣信心满满。


  杨臣告诉记者:“我把我在打工时所学习和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以及销售渠道,在整合我们这边的资源优势,那么,就能打造出自己的一个品牌,所以在2016年的6月份,我就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


工人在生产菌棒。罗大富 摄


  在鼎新乡的小姬菇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基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菌棒,分装、脱温、消毒,一箱箱打包好的菌棒被分装到基地运送车上,一派繁忙景象。


  鼎新乡黑泥村村民李运超说:“这段时间我都在他们的基地里上班,工资100元一天,在这里工作,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又能在家里照顾小孩上学和老人,在这里工作还是可以的。”


  在基地大棚里面,菇香四溢,采摘、装箱、运输……工人们正忙个不停。村民王少芬说,这一朵朵小蘑菇叫小姬菇,肉质嫩滑可口,如今他们都靠着这小小的蘑菇实现了脱贫,而且还走上了致富路。


食用菌生产大棚。罗大富 摄


  鼎新乡黑泥村村民王少芬说:“香菇长势很好,采摘季节,长得大朵大朵的,非常新鲜,我一天能采摘四五百斤。”


  种植食用菌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杨臣致富不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们,在当地政府产业扶持政策的帮助下,杨臣吸纳了62户村民入股,开始了他的小姬菇种植促就业增收的梦想。


  如今,杨臣在鼎新乡创建的小姬菇种植示范基地占地40余亩,小姬菇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该基地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运营,带动农户62户134人增收。


  目前,杨臣的小姬菇种植基地拥有菌种32万棒,年产值近300万元,每天都有30多人在基地务工。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势,所产小姬菇质量上乘,很受市场青睐,海南、北京、南京等地客商纷纷提前订货。


  在杨臣的带动下,当地村民何政林于2019年投入资金240万元,从东北引进了全套自动化设备和液体菌种技术,在风景村大草坝建成了日产1万袋食用菌菌包的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达450万余元。


杨臣正在将食用菌菌棒下车。罗大富 摄


  杨臣告诉记者:“鼎新乡气候、土壤条件极适宜小姬菇生长,所产小姬菇肉质嫩滑可口,去年生产32万棒,产值达2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拟扩大基地规模,种植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的鸡腿菇,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鸡腿菇种植产业中来。”


  目前,该基地已培植菇苞15万袋。下一步,杨臣将对鸡腿菇进行精包装,将品牌打出去,配套建设鸡腿菇加工厂,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形成一个鸡腿菇从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及科普为一体化的产业链。”


姜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骆航念

责任编辑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