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心理防疫“不缺席”!走近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读心”专家

  鼠年伊始之际,这个春天的转角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阴霾笼罩全国。晴天霹雳般,将人们从新春的欢喜中抽离出来。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发布了封城的消息。


  一瞬间,闪烁着的万盏灯火突然没了光亮,整个武汉空荡荡的,像是被人按下了暂停键。


  惊慌、恐惧,人们像是着了魔,一时间失去了方向。


  这时候,“疫”线的心理干预迫在眉睫。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不是首次强调心理疏导工作。


  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也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需要同时重视的事情,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心理干预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鄂州市雷山医院心理援助组与健康管理组组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全国委员邹涛说道。


微信图片_20200312124244.jpg


  邹涛所在的鄂州市雷山医院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这是一个仅有四人的小团队。“其中,我们负责心理援助这块的就是三个人。”三个人的团队,需要负责上千名医护人员、患者的心理援助。


  三人成军,“以三挡千”


  “2月11日凌晨,从机场候机开始,我们就在医护人员中建立沟通群。到达鄂州后完善规范队员心理保健档案记录,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体系(心理援助组微信推送、问卷星推送)。我们有一个电子测试,只要有人进行测试,我们在后台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得分。再根据相关标准来判断,这个人是否需要直接心理援助。”邹涛介绍,心理援助组先后完成医护人员600人次心理评估,经对队员情绪睡眠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中度以上临床失眠占6.2%。


  当病区开放收治病人后,凡有患者进来,心理援助组就会将其拉入“患者群”,同样也是从电子测试问卷开始。


  “有些年纪较大的患者是不会操作手机的,我们就委托值班医护人员帮忙。如果说个人有强烈心理咨询意愿的,我们也会与其直接联系。”据邹涛介绍,“电子测试问卷”是建立在个人意愿上进行的,如若遇到不愿意填写的对象,他们也会先对其进行劝解。


  为了加强大家的沟通,了解大家的心理状况。每晚,心理援助组就会在群里开展“开聊了”活动。固定每晚20:00-21:00,大家来群里聊一聊,定一个主题,但又不限于这个主题,相对松散,自由参加,自由发言,主要谈谈感受,谈谈自己的应对,相互传授一些经验等。心理援助组在里面把握主题,了解情况,有需要的再个别辅导。


微信图片_20200312124452.jpg


  “我们在里面不定时发布抗疫医务人员心理减压文章,放松音乐,冥想引导等。”邹涛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开聊了”活动效果良好。


  进舱干预,硬核“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方面,心理援助组主要是根据特定标准来判断。如果是轻微心理障碍,心理援助组则通过线上治疗,缓解其情绪;如果分数超过了标准,或者患者有了严重的过激行为表现,心理援助组则需要进到隔离病房内,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为其治疗。


  据邹涛介绍,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等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说病房内有患者情绪不稳定,他就很容易带动同病房的患者;有些是因为对病情的未知恐惧;有些是因为对时间的承受性,如果在同个病房内,有的患者已经治愈出院,自己还没好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情绪奔溃等。


  诸多原因,终究是心里过不去的那道坎在作祟。


  “邹主任,您快来病房看看,有两个患者情绪很激动,我们无法控制。”有一次邹涛接到了隔离病房值班医生的电话,换上防护服的他跟同事进了病房。


微信图片_20200312124621.jpg


  “当时那两个患者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有些惊恐发作。我们首先对其用药,让他们镇定。然后再通过我们专业的耐心开导,慢慢地稳定他们的情绪。”邹涛说道。


  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及心里援助组的心理干预,这两名患者的心态逐渐平稳,病情也渐渐向好发展。


  允许自己做一个“不完美”的白衣战士


  医院人员在最开始的阶段,战斗热情高涨。但是由于前期疫情比较严重,每天面对大量的生离死别,部分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微信图片_20200312124930.jpg


  “比如说在ICU病房内,接触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个月前,病房里的情况并不乐观。可能医护人员在最有激情的时候,却要眼睁睁看着患者离开人世。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邹涛告诉记者,这就叫做替代性损伤,也叫共情性损伤。


  如果医护人员注入的情感太过投入,反过来就很容易伤害到自己,导致不能客观地去处理问题。


  “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应该能把他救回来的,都怪我!”这些情绪一旦产生,医护人员就容易陷入一种循环里,走不出来。从而导致睡不着觉、工作热情下降等不良影响。


  “其实只要从事医护这个工作,就很容易有这个心理障碍。因为白衣战士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去从死神那里抢救回来一个又一个生命,可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邹涛说道。


  一身白衣,穿上以后,他们抱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只为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康复,只为让ICU病房的垂死的患者重新活过来。


  他们无法眼睁睁看着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黎明之前。在他们的心中,患者的命比自己的还重要,这就是白衣战士。


  “和他们聊这个话题时,我们都很小心翼翼。有时候甚至借助药物手段,让他们能够睡下去。不过还好,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医护人员的心结也慢慢打开了。”邹涛叹了一口气,生死面前,孰能无惧?可是白衣战士却愿“以命换命”,“疫”线的故事仿佛 一块炽热的烙印,戳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樱花盛开,繁花世界引人入迷,阳光驱散了阴霾。


  随着防疫形势趋于平稳,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逐渐减弱。但邹涛认为,战“疫”胜利在望的阶段,大家会进入一个更复杂的心理换档期。在此背景下,仍需全力打好心理防疫战。


  彻底战胜疫情,长期心理防疫松不得


  除了眼下的问题,邹涛心里最担心的还是之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种心理病叫做创伤后应急障碍,就是在这种灾难性事件或者是危机性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才出现。”邹涛说,他在鄂州建立的“患者群”和“医护人员群”,即使疫情结束,群都不会解散。


  “从一开始我们建群的时候,我就想让他们感受到一直会有人关心他们。我们有一个原则,叫‘不缺席’。虽然心理上的伤痛,不会像生理伤痛有那么直观的表现,但是它十分重要。”邹涛说,疫情结束后,他建议,患者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未来的生活,不要纠结于过去。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一定要将内心的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情绪需要释放。


  眼下,鄂州疫情已经持续近两月,居家隔离人群,医学观察人群,治愈出院隔离人群等各类人群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现。


  应鄂州市政府、卫健委要求,心理援助组开始参与鄂州全民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目前,已为鄂州卫健委制定各密切人群观察人群,治愈人员隔离观察人群制定心理健康筛查方案,参与6个隔离点近300人的心理评估和筛查。


微信图片_20200312125033.jpg


  “我们还为鄂州市各社区主任,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约180人,通过网络做了《鄂州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培训》。”邹涛说,心理援助组作为专家组,在培训后进行了线上问题答疑和讨论,对鄂州抗疫期间的心理卫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情绪像是一位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


  如果你好好收下这个信息,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送信人就会走了。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疫情不仅是一场生命竞赛,也是一场心理教育。


  诚然,心理防疫修补的,正是那些黯淡下去的色彩、缺失的黑洞。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筑牢心理防疫这一道堤坝。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