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援鄂前线·战疫日记】贵航三〇〇医院医疗小组成员王萌:挥手之间

  人物档案:王萌,贵航三〇〇医院援鄂医疗小组第4批成员,医师,一线临床工作经历7年。

  3月1日,我们雷山医院三区六组第一批8名新冠病人出院。昨夜,我们援鄂医疗队的秘书已特地制作了相册,为出院病人准备了中药包和调节免疫的药品。我们策划着要给病人做个简单的欢送仪式。相册,是因为记录了他们的康复过程,还有他们多次问起的我们不戴口罩和护目镜的“真面目”。


  病人出舱前,我们在外面排练了几种迎接方式,鼓掌迎接,还是唱“多彩贵州”那首歌还是《我和我的祖国》?方案不少。


  上午9点,病人从舱前小门出来,我们分两列站在病房门口,一字排开。旁边是两辆救护车,一会儿送他们去新的隔离点防止交叉感染,因为他们抵抗力不强。


WechatIMG1939.jpeg


  上午9点半,提着两个装自用物品的医用塑料袋,第1个病友出现在舱前小门,大家鼓掌迎接。第2个,第3个,第4个……


  到第7个病友走近的时候,他向我们行90度鞠躬礼。礼毕,我们大部分女医护人员都哭出了声,边哭边鼓掌边喊:“加油,你最棒!”


  我们的主任作为代表和8位病友说了几句话,大意是:我们作为帮助者,帮你们渡过了最难的时候。你们才是勇士,靠自己打败了病魔。鄂州人民,加油。


  一个病友说了一句:你们贵州医疗队员,是我们鄂州病人的救命恩人。我听了再也抑制不住,放声哭。


  病友们排队上车,去往下一个隔离点。仪式简短动人。我们返回岗位,继续进舱查房,开医嘱,讨论病情。再决定下一批出院的和需要更改治疗方案的病人,没有一刻停歇。


WechatIMG1937.jpeg


  这时候,我的一个病人打来电话说:王医生,我就要出院走了,我很感谢你。不一会儿,她在电话那边哭,我在电话这边哭。匆匆打完电话,眺望窗外美丽的城市远景,我慢慢平复了情绪。


  3月3日,冷雨天,雷山医院18名、我管床的第1名病友出院。她是58岁的周阿姨,20床。这天我们病区有三个病人出院。出院前,在病房,我用她的手机给她拍了一小段视频,她非常激动,说她特别想抱抱我,但也知道这时我们不能近距离的接触。


  同样是简短动人的仪式,我和她,克制着,她接过我递过去的塑料袋,没有握手、拥抱。


  她哭,我哭;救护车启动,她在车窗内挥手,我也挥手,一直挥动到车在视线之外。


  20多分钟后,周阿姨来电话,告知已到了设在长江职业学院学生宿舍的隔离点,还发来一段视频,是自己打扫卫生、洗漱等内容。她说这个隔离点空气清新,心情也比较好,觉得自己已经是健康的人。除了已有的微信,我们也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她把和丈夫及小孙子的照片都发给我,我发过去的是我不戴口罩的生活照片。她希望,我们今后从医患关系变成家人一样的关系。我答应了她。


WechatIMG1934.jpeg


  我递给她的塑料袋,她打开后看到有:一盒牛奶、一个苹果、一盒小饼干、一颗双色带“福”字的德芙巧克力、一盒有治疗功能的润喉糖。她明白苹果是寓意她出院以后平平安安,“福”字寓意她今后福气来了,我在糖盒里面放了一张纸条,写的是嘱咐她到那边要注意适当锻炼,不要有悲观情绪,安全度过这14天,然后规律服药。


  在微信上,这几天我们一直有交流。我告诉她需要药或是生活用品,我能准备的我准备,找不到的就请志愿者帮忙买了送过去。


  3月5日,农历惊蛰,晴天,鄂州雷山医院又一批病友出院,其中,“荣列”第100名出院病友的,是我管床的73岁的范奶奶。


WechatIMG1935.jpeg


  她入院的时候情绪非常悲观。她说的是家乡方言、语速快,只有喊我“王医生”我听得懂,其他的,靠她隔壁床的一个阿姨帮忙“翻译”。


  我休班的时候,也要打电话给她隔壁床阿姨问范奶奶的情况。这时候,隔壁床的阿姨问了以后,再告诉我。


  我特地留了范奶奶儿子的微信和电话,他儿子是医生,目前好像在山西,没办法照顾自己的母亲。微信上,我把她每天做的核酸结果、化验检查和一些其他情况发给她儿子看,他对我的细心非常感动。


  范奶奶他们出院前,我们贵州医疗队的中药教授进舱去看了舌苔,给他们开了中药,有口服的还有泡脚的,还有随身携带的小香包,增加抵抗力。


  出舱,送行。我想范奶奶年纪大眼神也不好,可能不认识欢送行列里的我。但是,她一出来她就走过来,喊着:王医生,谢谢你,谢谢你。她哭,我哭。我递给她塑料袋,袋里装着和送给周阿姨一样的东西。三病区给的相册,有我不戴口罩的照片,翻看,好奇我长什么样的范奶奶,会认出“大萌子王医生”。


  范奶奶登车,在车窗里挥手,我在原地挥手,一直到车不在视线。20多分钟后,他们在医患微信群里报平安,说到了隔离点了。之后两个多小时后,范奶奶又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在隔离点的周阿姨,在微信上和我交流,说了家里这次遭遇“新冠肺炎”感染的事。我管的病人里,有她和她还没出院的妯娌。


  我记起来周阿姨和她的妯娌入院初期情绪都很消极,之后我们医患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微信互动中,两个都非常乐观。


  周阿姨说,她的公婆平时身体好,这次生病,她们这些晚辈是因为去医院照顾老人,8家十多口被感染,她丈夫不在鄂州雷山医院。这些晚辈确诊入院的时候,老人病亡,黑发人没有机会送白发人。


  现在,大家庭的幸存者互相打气、鼓励都要积极配合治疗,好好的活着,一个都不能少。


  周阿姨说,她好了以后,就去深圳照顾小孙子。那个大家庭这次唯一全家安然的就是在深圳上班的她儿子一家。


  周阿姨写给贵州医疗队进驻雷山医院团队的感谢信,我摘录如下——


  “尊敬的贵州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2月21日从鄂钢医院转到鄂州雷山医院三病区,得到了在喻超主任医师带领下,专家医生以及不知姓名的医生护土的悉心照顾、精心治疗,战胜了病魔,今天就要出院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感激的心情无言表达(无以言表)。


WechatIMG1933.jpeg


  特别是我的管床医生王萌是一个认真细致负责的好医生。对我们的病情了如指掌,在防护服紧张不能天天进仓(舱)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患者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询问大家的病情,指导用药,做好病人心理疏导工作,减轻病人的心里压力,自费为病人买水果零食、卫生纸等,轮到她进仓(舱),不停的查病房、问病情、制订医疗方案。我能出院与她的精湛医术、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病人身边虽然无一亲人,你们却胜似亲人……你们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贵州鄂州一家亲,众志成城战疫情!愿贵州援鄂医生护士英雄们,一生平安,幸福安康!”


  那个70多人的医患微信群里,周阿姨是个“爱冒泡”的活跃者。我上班、倒班、第二天赶去医院早交班,有点时间都会及时和她互动。她在深圳的孙子,可能还不会像我三岁的儿子一样表达小男子汉的意愿:你们打完怪兽,我们真正打“奥特曼”的时候你要在我后面,男子汉保护女生。


  范奶奶、周阿姨,你们走出舱门,我们高兴;你们登车离去,我们哭得放肆;有些舍不得,因为这也是生死之交。你们车窗里挥手的样子,我不会忘。


  今后想我了,翻翻那个相册吧,上面有那个一样不忘你们的“大萌子王医生”,来个电话。我一直记得我们挥手告别的样子。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婷婷

通讯员 吴子朗

图片由三〇〇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