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从将军山到武汉方舱,绷紧“零感染”的那根弦

  如果一个医疗团队是拧在一起的一股绳,“院感人”就是那根绷得最紧的。


  从将军山到武汉江汉方舱医院,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副科长、副主任技师梁永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感科医生黄凯脑子里的那根在抗疫一线“零感染”的弦已经绷了1月有余。


微信图片_20200308172747.jpg

梁永生和黄凯在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有一个陌生的词“院感”开始为大家所熟悉。院感科,全名“医院感染管理科”。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就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如果说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陷阵,他们就是为医护织牢铠甲的一群人。


  将军山,是贵州抗疫一线的主战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贵州严阵以待下的一步“先手棋”。


微信图片_20200308172733.jpg

黄凯(左一)向贵州援助武汉前线指挥部汇报工作


  “请你来参与将军山的建设!”2月1日早10时接到组织的电话,毫无犹豫,梁永生和黄凯下午2点就直奔将军山报道。因为,作为“院感人”,他们早就写下支援一线的请战书。


  此时的将军山,新院区的建设与老院区的流程改造两条线正在并向进行,包括梁永生和黄凯在内的9位院感专家,要为这里的医护人员,以及建筑、保洁工人等4000多名进出人员筑起最严密的保护防线。


  “不让每一个人感染,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梁永生说。如果是定点收治医院是疫情的“防火墙”,他们的责任就是让这道墙够坚固。


微信图片_20200308173512.jpg

梁永生(右一)向贵州援助武汉前线指挥部汇报工作


  在规章制度上“严防死守”,具体操作上“锱铢必较”。按照国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梁永生主要负责将军山版落地方案的流程整改。方案前后更新了8个版本,每一个微小的改进都经过反复考证,只为了让医护的“铠甲”更加牢固。


  “每天在将军上都要走超过1万5千步,最晚的一天凌晨4点下班,最多的一天培训了100多人。”黄凯说,除了规范医护的操作流程,院感人还要对将军山的工人、警察等进行培训,在风险点进行监控安装,有时缺乏人手,还要亲自上阵充当“装修队”。


  2月19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新院区接收首批确诊患者。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可视化的交互监控系统等,牢牢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微信图片_20200308173331.jpg

为队员打扫“洁舱”


  而此时的梁永生和黄凯,再次写下请战书,请求“支援武湖北”。2月21日,两人抵达武汉,带着“将军山经验”去保护贵州援鄂医疗队员。


  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患者的方舱,也是收治患者人数最多的方舱,是包括贵州第二批医疗队在内的20支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战场”。


  任务重、风险大,是梁永生和黄凯初到方舱时的第一印象。


  与将军山不同,在武汉,无法从硬件上去改造方舱,只能从流程与操作上细致再细致,规范再规范。


  为脱防护服的“污舱”添置穿衣镜;在穿防护服的“洁舱”门前放置清洁鞋底的消毒液;全程督导医护人员一起穿脱防护用品;严格驻地消杀制度;增加防控岗位排班;制定多版《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二批)江汉方舱防护用品穿脱流程》《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二批)感染防控方案》……


  “医护不是不怕,是害怕也要前行,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他们平安回家。”黄凯说,看到第二批援鄂队员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奋斗了一个月,不仅“零感染”,而且心态十分阳光,战斗力旺盛,让他十分感动。


微信图片_20200308172742.jpg

规范的流程是“零感染”的基础


  而对于队员来说,有了“保驾护航”的院感专家,他们感到自己的“铠甲”更加厚实而安全,战斗起来更加心无旁骛。


  “有了院感老师,有了人管,我们很幸福。”


  “院感老师来之后,我们觉得安全了很多。”


  “一次严厉的纠正,会让我记住一辈子,这是在保证我的安全。”


  队员的心声,是对梁永生和黄凯最大的褒奖。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