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名援卾护士的心路历程 ——写在三八妇女节将至之际

  她是护士,参加工作8年,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里护士们的“大姐”,是ICU科室的骨干;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爱着她的孩子,平时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


  然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毅然放下孩子,背起行囊奔赴最危险的前线。她是李康燕,是贵州援卾护士之一。通过电话,李康燕和记者聊起了她在武汉的工作、生活,和她这一个月来的心路历程。


李康燕在方舱医院工作


  出发赴鄂


  2月4日,天气并不太好,初春的天气依旧寒冷,街上来往的人们依旧裹着厚厚的棉服,但依旧挡不住援卾护士们火热的心。一大早,在丹寨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里,李康燕在忙碌收拾行装,记者没有与她有太多的交流,却能看到她眼里有光。


  “一颗心早已飞到湖北了吧。”


  “当时其实没有太多想法,就是激动。之前写过请战书,都有心理准备了的。”说起出发时的心情,李康燕如是说。


  上午十一点半,她和同事吴仁桂共同踏上了出发的汽车。


李康燕(右)和同事吴仁桂出发前往武汉


  2月4日晚7时许,贵州第二批援卾医疗队抵达鄂州,2月5日,在酒店等待,没有任何通知和指示。陌生、迷茫、忐忑,不知道会被怎样安排,一切都是临时的。初临武汉,在等待中,望着窗外空荡荡的街头,李康燕的心里泛起了迷茫和忐忑。


  “只有等待,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出去,不知道会被安排去哪里,是否会直接接触患者。心里迷茫、忐忑,说一点不害怕是假的。”电话里,李康燕说起了初至鄂州时的情形。


贵州第二批援卾医疗队在江汉方舱医院(部分人员合影)


  武汉并没有让她们等太久,2月6日,在经过一天的等待之后,终于有了指示。方舱医院改建完毕,患者开始入住,李康燕等不少援卾护士被安排在其中照顾患者。有了目标,李康燕一颗忐忑的心也尘埃落地,然而,这也才只是开始。


  初入方舱


  “要进入方舱了,自己是重症病房出来的,之前照顾的都是不能自理的病人,现在来这边全都是轻症,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病人们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怕照顾不好这些患者。”得知自己要进入方舱直接照顾轻症患者,李康燕却有了一些担心。但是不断涌入的患者,不断安排下来的任务,容不得李康燕有更多的想法,便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工作中。


  方舱医院里,每个舱室有26到30名患者不等,一名医生要负责数个舱室,一名护士则负责照看一个舱室,每天四班倒轮流,每班6小时,就是她们的工作状态。陌生的环境,忙碌而紧张的工作,第一天,不少护士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李康燕也不例外。


方舱医院换班交接


  “我负责的舱室接收了一个患者,发烧到41度,一直找我说她难受。我怕她晕倒出现其他的情况,到处找吸氧机给她吸氧,但是设备不够,也找不到吸氧机,自己也不知道负责这个舱室的医生是哪个,找很多医生都找不对,没办法我只能去总台找人帮忙。”一番折腾之后,筋疲力尽的她才找到医生和吸氧机。


  忙乱总会过去,环境慢慢也会熟悉,医疗设备也在逐渐增加,但是新的烦恼,也随之而出现,一些患者的要求和误解,让李康燕感到委屈,却无法解释。


  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患者大爷,住进了李康燕的舱室。“一位血液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大爷,在第一次复查检测的时候,没有抽到他去检测。大爷让我去跟医生说下次抽他去检查,我去跟医生说了,但是第二次也没抽到他去检测。大爷就以为我没跟医生说,就来骂我:‘你是不是没跟医生说,我看你一天天坐在那里根本就不管我。’”能不能抽到大爷去做复查检测,是李康燕决定不了的事情。


李康燕在照顾患者


  由于住院过久,常常有患者有情绪,不少都把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我知道患者们住院久了,产生情绪,我能理解他们,但却无法安慰他们什么,只觉得委屈。”委屈是必然的,但无法解释,让李康燕更加委屈。幸而,事情有了转机,让李康燕等医护人员的心,得到了温暖。


  我用你的纸笔写信谢谢你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患者出院了,也有新的患者入院,2月17日,方舱入住了一个无发热症状患者。“我一开始是用水银体温计给他测量体温,几天后他依旧没有发热症状,所以就改用体温枪了。但是那个病人就生气了,觉得是在敷衍他,就骂人。”


  “还有每天要提饭给他们吃,几十个人的饭我要往返好几次才提完,然后他就发火说我太慢了,我也气了,有一次我就一次性把30个人的饭全提了回来,他看到了,就自己跑过来帮我提。”


李康燕在为患者抽血


  “突然有一天,他来找我要纸和笔:‘喂,你有纸和笔吗?’语气很生硬,也不说要去干嘛,但我还是找给了他。”原来,那位患者拿纸和笔,是去写感谢信去了。“写完后他把纸塞到我手里,跟我说:‘给你的。’我一看是感谢信,心里的所有委屈,都一散而空,原来他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我们的付出他们也会感动。”医护人员们的悉心照顾和付出,获得了来自患者们的感谢,李康燕心中的委屈的散开了,释怀了。


  “我觉得值得,很暖心,再辛苦也不怕了。”电话里,李康燕也向记者说起了一些感想,“我刚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但是现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觉得在这边和在原单位其实也没什么区别,都是工作,都是照顾患者。现在出院的人越来越多,终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好起来的。”李康燕说。


患者写的感谢信


  打完怪兽妈妈就回家


  李康燕每天都和家人视频,3岁的大女儿常常会问:“妈妈,你去医院干什么?你是去医院当阿姨吗?怎么那么久不回来看我,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去医院打怪兽,打完怪兽就回来看你。”这是李康燕常常和女儿的对话,一岁的小女儿也会在旁边咿咿呀呀。


  “姐姐的对话有时候会让我哭笑不得,但我每次都不敢和她们视频太久,太久了孩子会哭,我也会忍不住哭。”李康燕对记者说。


李康燕和女儿


  在采访中,李康燕对记者说了很多,在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了援卾护士们更多的不易。理论上每天上班6小时,她们每天穿着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的时间也只有6小时,但其实时间远远超过6小时,上班前穿戴好,进行工作交接,正式上班,下班后也一样要进行工作交接,排队出舱,脱下防护服,平均时长8小时。


  每天上班要给患者量体温、血样采集、带病人做检查、发放早/中/晚餐、发水果、发中药,处理突发情况,满足患者各种需求等等。


  “每天下班回来,就摊在床上不想说话。”李康燕对记者说。


李康燕(左)和同事吴仁桂在方舱医院


  在生活上,为避免交叉感染,李康燕她们的住宿都是单人单间,去食堂吃饭相隔老远,不能外出闲逛。但是,李康燕仍会坚守,因为多一份付出就多一分希望,她坚信,胜利就在前方。


  妇女节的礼物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绍波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