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时评】稳预期是信心“保卫战”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可以进一步强化贵州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增强贵州投资吸引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前不久,根据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的报告,贵州省2019年年度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百分点)为72.82,较2018年提高6.03个百分点,其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第58位水平,排名上升21位。


  依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贵州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领域的便利度都有所上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自己的信心也更足了,3月初,贵州发布2020年首批500个招商项目,总引资规模2909.7亿元人民币,数量和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尽管在获得贷款方面与先进地区还有不小差距,但近些年的总体改善程度还是很大,为贵州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相信在“金融强省”举措的持续实施中,贵州金融支持企业特别是创新创造型企业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营商环境关键指标“获得贷款”的企业认同度也会越来越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发展、复工复产面临诸多苦难的背景下,鼓舞人心的营商环境消息,释放出企业、市场对贵州长期发展的信心,这是特殊时刻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的一剂良药,贵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成效在营商环境质量提升中也得到生动体现。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只有不断花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有效锻造优良的“试验区成色”,也才能不断增强市场吸引力。


  最近备受关注的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黄金八条”,最直接的一个目的,显然也是通过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投资、财税及人才等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以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在扩大有效投资、培育高端产业、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区域软环境的优化,就是一种预期管理和信心塑造,市场知冷暖,环境好,资本和投资者会来,高端人才会来,发展机遇也会来。


  而近段时间疫情防控紧张形势之下的重大项目和规上企业及时复工复产达产,显然也是一场信心之战,其所释放和传递的地方决策力、执行力以及面对重大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发展定力,都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长期影响,特别是对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发展而言,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地区能力,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信心支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形势十分严峻,让本已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需上加霜,企业走出去、引进了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疫情阴影对吸引投资势必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处理这种短期影响,也需要长远眼光,特别是要考虑解决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产业决策延续性和稳定性问题,以及消解因分类施策而对一些特殊行业、产业比如服务业的负面影响,立稳投资信心和发展信心。


  一些举措与预期目标承载着诚意,如贵州海关部门推出了“零延时”保障生产物资通关、“加速度”清空积压出口货物等系列举措,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希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一步落实国际贸易实负面清单制度,利用“1+8”国家级开放平台,促进外商投资快速增长;今年贵州计划全年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5600亿元左右,增速12%。


  最近有几组与贵州营商环境直接相关的数据,就很好体现了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招商引资方面,2019年,贵州围绕重点产业引进省外项目5210个、合同投资额7523亿元,新增到位资金5000亿元。疫情防控期间,贵州共有159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投资总额665.96亿元;通过大招商网络云平台,共签约投资项目109个,涉及合同总额326.58亿元。


  信心,也是稳预期的核心。把产业链往“一带一路”延伸、正在努力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贵州,不断刷新自身形象,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中稳步快速前进。


  无论何时,稳预期都是艰辛的信心“保卫战”。当务之急,是把准世界经济脉络,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有效经验,更好塑造“多彩贵州”的区域形象,通过政策引导实现有效预期管理,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拓展后发赶超的可持续动力源泉,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向一个新境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评论员 岳振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