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聚焦】家门口的防线赢在何处?|看贵州社区防控的精准打法

  【提要】有效落实中央相关防控精神,结合贵州实际筑牢第一道防线,统筹发挥基层治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保障特殊时期公共卫生安全,贵州用一个多月的努力,谱写了生动有力的实践篇章,创下了这场战役的攻防密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阵地,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居民卫生健康的“守门人”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指明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方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强大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相结合、以变通补短板、以科技为支撑,织就了一张密实的防护网。


  号召有力 全员出击


  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全面激发党员队伍先锋力量。1月27日,贵州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诏令下达,闻令而行。截至1月30日24时,全省共有51.29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面面党旗插在战“疫”一线,一名名党员“逆行”向前,一道道防线牢牢筑起……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省上下联防联控、严防严控,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防护网”。


  召必来,战必胜。遵义市余庆县人民医院,4个党支部的99名党员和321名医务人员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请战到最危险的隔离病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出他们的铮铮誓言:“愿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事各项一线救治工作,随时听候调令,义无反顾,勇敢出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保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贵阳市航星社区的值班人员居民发放卡片 梁露雯 摄


  “守护一座城,平安一方人。”凯里市不少党员干部不惧疫情,下沉到联系村居、社区开展防控疫情,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刻不曾离开岗位,迎难而上、从容应对。在市内的盛世荣华、中兴幸福里、大地春城等多个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指导物业每天对电梯、大门、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利用业主微信群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业主纷纷表示“放心!”


  勇担使命迎难而上,彰显危难时刻的党性光芒。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贵州党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践初心、担使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


  组织有方 灵活变阵


  创新组织形式,快速转化、整合各支队伍充实防控力量,变兵力短板为联防优势。社区防控涉及到的人员广、任务重。日前,民政部曾表示全国约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平均6人服务一个社区,对接约350位居民。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还要顾及每一名群众的物资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仅靠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力量难免单薄。这种情况下,贵州各地抓紧想办法出路子,创新多种方式增强基层防控力量,提升防控效率。


  既有队伍功能转化。铜仁市将“脱贫攻坚工作组”变“疫情排查先锋队”,由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和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责任,统筹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各驻村工作队实行疫情防控工作包保责任机制,采取“1+9+N”模式,一个帮扶干部排查9户,负责包保对象思想教育、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细分队伍压实责任。大方县星宿乡“十户联防”包保机制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以房屋相对集中为基础单元,以每十户左右划分为一个单元格,将社区划分为多个“十户联防”工作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推选联户长。“十户联防”工作小组由居委会统一调度,联户长负责第一时间收集上报本组人员变动信息,小组成员对本组人员信息变动进行监督报告。切实做到分片到户,责任到人,精准施策,严防死守。


  活用激励机制,激发群防群控积极性。金银山街道银山社区抓住“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党建+积分”的管理模式,吸引了很多志愿者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加强小区疫情防控管理,达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效果。


  整合队伍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在疏解社区疫情防控痛点、难点工作中,新机制带来了新提升。荔波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实行“社区吹哨,多方报到”创新机制,多个机关单位派驻干部来到各个小区值守,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动小区里的业主、爱心人士等参与到防控队伍当中,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吹哨,多方报到”这一机制让多方力量灵活组合、齐头并进,把力量拧成一股绳,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网,形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测量体温 杨凯 摄


  战略精准 逼退强敌


  布局有远见,施策有章法。自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贵州迅速出台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构建了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防控体系,全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打一场阻击病毒传播的人民战争。社区防控主要利用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以达到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的目的。随着疫情蔓延加剧,基层防控不断升级。从宣传、排查,到小区(村组)封闭管理,防控力度逐渐加大。


  乌当区龙广路街道办下好群防群控战疫情“五手棋”。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设立小区物管门岗劝导点和监测点,把好疫情输入第一道关口,下好疫情防控“劝导棋”。落实包保责任,党工委成员带部门联系居委会,全员行动做好返家人员排查,下好疫情防控“排查棋”。组成7支疫情防控志愿先锋队,参与人员排查劝导、小区环境治理、人员密集场所消毒、防控知识宣传,下好疫情防控“表率棋”。落实网格化宣传引导责任,以“敲门行动”“电话暖心”进行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引导,全面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下好疫情防控“宣传棋”。


  罗甸县奏响疫情防控“三部曲”。首先结合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制定工作方案,组建了严密的工作指挥体系。其次通过成立小区临时党支部、网格专班、自管小组、巡逻先锋队等,构筑起一线工作的重重堡垒。再是整合社区网格专班、临时党支部、小区自管小组等力量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发动居民自治。


  南明区管控在前、服务在后,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一是在全区每个小区都设置疫情防控监测卡点,区直各部门加强交叉检查、查缺补漏,把小区疫情防控封闭式管理落细落实。二是小区全方位消毒,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三是通过上门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大返黔人员排查,做好居家观察、防疫知识宣传引导;四是当好“代购员”,为群众提供生活品代送、快递代收等服务。


  科技赋能 支撑强大


  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技引擎,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日渐广泛。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叠加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高速宽带网络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做好重点人员分类管控,贵州省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防控,大力推广应用“贵州健康码”,对重点对象进行快速甄别,提高防控效率,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按照“贵州健康码”防好“最后一公里”的功能定位,疫情期间,在街道、社区(小区)设置“贵州健康码”,实现对所有在黔人员及流动人员进行精准管理。


  截至2月26日20时,“贵州健康码”累计系统访问量33,808,240人次,扫码亮卡15,117,808人次。仅当日,贵州健康码系统访问量6,285,789人次,扫码亮卡3,218,688人次。



手机扫一扫,居民信息全有了


  依托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贵州政务服务网移动端的“云上贵州多彩宝”,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为全省群众“手机办事”“在家办事”,同时在全省独家开发上线疫情地图、疫情机器人、智慧社区等线上服务平台,提供疫情实时数据查询、病例小区查询、在线问诊等功能。


  遵义市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搭建“遵义市外出务工人员新冠肺炎防控查询服务平台”,集中为外出务工人员在线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健康查询证明,有序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铜仁利用扶贫云平台智慧系统,铜仁摸底在湖北务工人员返乡情况,检查身体状况,精准确定重点防控人群。


  为了解决居民生活所需,贵州省充分利用大数据之优势,使用智能化的手段,积极开展无接触配送。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红花岗区等地,通过“线上购买+线下配送”的模式,协调商超开展线上购买服务,再配送至指定点,又由各办事处人员协调管理,有的地方还率先试行了配送机器人,加入订单配送,最大程度上保证市民与商家的配送安全。


  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和服务,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体现了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社区防控体现基层治理,贵州在防控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和形式,结合基层实际,把握难点抓住矛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积累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练出了一套战役“真经”,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彰显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苏颉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