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将军山·英雄山】最高峰时收治66名患者,揭秘将军山医院这支“冲锋队”


  2月26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老院区第六批医护人员换班,他们成为“驻守”老院区的最后一批“战士”。


  “在这里,我们最多的时候接收了66名新冠肺炎患者,而将军山医院单日出院病人最多的一次,也是由我们送出去的。”


1.png


  将军山医院老院区负责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胡系伟与并肩奋战近半月的医生们回顾说,来自全省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在极短时间内组成了一支“战队”,昼夜不息抗击病魔,无惧无畏守护生命。


  “许多年以后想起,我一定会很自豪,在这场战‘疫’中,有我们的贡献。”将军山医院老院区医生、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姚旗说。


2.jpg

“驻守”老院区最后一批医生部分人员在病区前合影,前排从左至右:毛亮、胡系伟、刘娜;后排从左至右:姚旗、马超


  有条理,才能“更治愈”


  疫情来势汹汹,将军山医院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快速打开局面,是这支医疗队面临的首要难题。


  “刚开始筹建病房、收治病人的时候,大家其实都没经历过这种情况。随着疫情的变化发展,我们也捋出了条理,慢慢走上了正轨。” 将军山医院老院区医生、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刘娜介绍,作为老院区的负责人,胡系伟主任仿佛“学霸”一般,将诊疗规范、诊疗方案、工作计划拟得有条不紊,为前线医生们吃下了“定心丸”。


3.jpg

2月26日,将军山老院区34名医务人员正式换班,这里的剩余5名病人也全部转入新院区,老院区“清空”


  以最快速度熟悉病人病情,交接病房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流程……胡系伟深知,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打有准备仗,理顺了思路和流程,才能更高效地做好救治工作。


  “做任何事都需要流程化,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每个人的习惯不同,病人的情况需要一个一个了解,这期间的磨合、熟悉是很费时间的。”主要负责每日数据上报的毛亮医生也是胡系伟主任的助手,在老院区接收66名患者之际,他花了数天时间,将每名患者的情况统统捋了一遍,形成数据的资源整合。


  “我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ICU管病人和这里一样的,都需要流程化、规范化。所以我们即使是在这么短时间内组建的队伍,也能高效地完成救治患者的任务。”毛亮说。


  2月21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收治的12名确诊病例相继出院,这也是将军山医院单日出院病人最多的一天。这一成绩,与医护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


  “虽然老院区的条件有限,但是我们医护之间特别团结,合作非常融洽,关系很和谐,所以大家干起活有条理,也更轻松了。”刘娜说。


  来这里,就是“打硬仗”


  “我们这一批医护人员接班的时候,正好遇上患者收治‘高峰’。”姚旗医生对2月14日印象特别深刻,刚接班的他们没想到,进入将军山医院老院区迎头遇上的就是一场“硬仗”。


4.jpg

在老院区的病房内,医生们就在这样窄窄的走道上交接换班。


  “我们医生分成了三个组,三班倒。当时十多个医生应付六十多位病人,压力、强度相比于以前的治疗工作来说,要大很多。”姚旗作为第三组的组长,在他眼里,面对挑战和重任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时时刻刻都在“拼命”。


  将军山医院老院区是由原肺科医院结核病区病房进行了改造提升后,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区。两层楼的病房,几乎曾住满了患者。


  “医生查一次房工作量非常大,66位病人光查房可能就要花两三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通常就由2、3位同事进去查,有时候到了饭点也顾不上。”


  姚旗组下的马超,同样是来自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值守在隔离病房里的他,从早上8点接班一直到下午4点。


  “中午饭都没吃,出来的时候胸闷、心慌,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姚旗问他时,他只自然地回了一句:“穿上这套防护服就一直把工作干完,中途有什么事脱下来就浪费了。”


  同组的刘娜医生,在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交接后,回寝室的路上摔到了坑里。


  “当时确实太累了,突然之间脑袋很晕,分不清东南西北。”如今刘娜的耳朵上、腿上还带着伤,当时简单地看过急诊后,她立马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直坚守到老院区清空。


  战“疫”打响,分秒必争。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


  这样的精神在医护人员之间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我们学医的,此时不上一线,更待何时。这不仅是职责,也是荣耀。”姚旗说。


  同抗疫,结下“战友情”


  来自全省各个医院、不同专业的医生护士,因为同一个使命奋战在同一个地方。


  “能够与他们搭档,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运。”胡系伟说,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大家从互不认识的陌生人,渐渐成为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好伙伴,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


5.jpg

换班出来的医生与胡系伟依依不舍地道别,细说着休息观察期间自己的计划


  管床医生张元浩担心同事们在病房忙碌起来会影响到防护服的密闭性,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会移位,他总是在确定防护到位后,给每个人在防护服后写好名字,再写上一句加油的话,目送同事们进入隔离病房。关门的一瞬间,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嘱咐:“要小心再小心,动作一定要慢。”


  从隔离病房出来,每个医护人员的脸被口罩、面屏压得变形,但爱美的姑娘们毫无怨言。刘娜表示,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穿上防护服就变成一往无前的战士。“这时候,勇敢战斗就是最美的!”


  资历最深的胡系伟主任对于整支队伍来说,就是“主心骨”一样的存在,工作上她是要求严苛的“领导”,生活中,她便成了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老大姐”。


  为大家准备生活物资,帮助队员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各种难题……遇到困难,胡系伟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时间如白驹过隙,在连续奋战了近半个月后,将军山医院老院区的17名医生、18名护士迎来了换班。


  临行前,大家依依不舍的道别。


  “胡老师,我打算在这段隔离的期间,把这本全科医疗的书看完,您看这是我写下的读书计划。”


  “胡老师,疫情结束后,我们大家一定要再相聚!”


  ……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可能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认识,短短十几天我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珍贵的‘战友情’啊!”胡系伟感慨。


  点击链接看系列报道:

  【将军山·英雄山】揭秘将军山医院的“最强大脑”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韦一茜 周雅萌

  海报制作:王培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