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援鄂前线·战疫日记】张敬杰:白衣天使,“贵州精神”

  这天,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敬杰也进舱了。在舱内,她亲眼见到了患者和各省医疗队员对贵州医护人员的赞誉和喜爱,她说,队员们之所以优秀,因为她们身上有着“贵州精神”。


  张敬杰日记:


  2月28日,阴有小雨。


  每天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看到收治病人数量大幅度下降,“床等人”现象明显扩大,看到百姓的脸上不再有焦灼和不安,出院病人的欢喜和放松。我知道,武汉,这座底蕴深厚,文明时尚的江城,正在苏醒……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正在被我们的白衣战士牢牢控制!



  因为医疗队被分到两家不同的方舱医院,所以我需要两边跑,多了解情况。昨天,在江汉方舱医院,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舱了。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即使在医院工作,也从未进入过传染病区域。好在之前经过多次院感防控培训,进舱前又再次由我们的院感专家强化指导,我终于进舱了!


  江汉方舱医院床位数有1500多张,目前在院病人870人。第五医疗队医护人员分别在河南、海南、山西和贵州二队所管辖的病区开展工作。不过,虽然人员分散了,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主动和所在的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沟通请教,主动和病人沟通交流,主动地承担繁重的杂务。


  穿防护服时很麻利,但是全副武装后顿感呼吸不畅,走路也缓慢了许多。踏入病区,大多数病人都很平静地躺在床上,还有一小部分病人是志愿者,参与病房的管理。



  医生工作站比较宽敞,医生们一字排开坐在电脑前“书写”电子病历。护士工作站分散在各个病区,每个护士要管好几十个病人。因为穿着同样的防护服,为了便于身份的辨认,大家都在防护服上写好自己省份和名字。


  在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管辖的病区,通过后背上的名字找到了我们队伍的当班护士李莉,她正在给病人量体温,做护理记录。我问她累不累,她说早就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这点不算什么!


  说话时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我透过护目镜感受到了她目光的坚定。


  当病人得知我来自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兴地告诉我,“中药效果好啊,我们每天都坚持服用。”他们急切地问我有没有别的中医诊疗方法,“我们想用啊。”旁边病床上的病人也纷纷提出要求。我拿出我们贵州的水药香囊赠与他们,告诉他们香囊具有祛湿化浊,芳香辟秽作用,可以预防流感。他们高兴地当即就戴在胸前。看来,中医药、民族医药还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



  正准备离开这个病区时,一位病人看到了和我同行的何隽。“哎呀,何隽,谢谢你啊,你特别认真,每天都来。”原来,何隽进舱后,严格按照院感要求,重新规范了区域内生活垃圾桶乱摆放、衣物乱搭晾的问题,最大程度防止病毒乱扩散,还每天为大家普及卫生知识,很受大家欢迎。这位来自黔南州人民医院的院感专家笑着说,“这是我的职责,应该的。”


  进了方舱,最大的感觉是医护很伟大,院感很重要!院感工作是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重要保证。来自遵义市中医院的叶倩,温柔细致,她和何隽是我们第五批医疗队的“院感”姊妹花,来武汉十余天,参与武汉光谷日海方舱医院的院感流程设计和方案制定,制定酒店院感防控方案,培训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酒店工作人员200余人次。每次进舱,医护人员都说“她们在,我们安心!”


  到了河南医疗队所在的病区,没找到我们的医生汪洋,他正在出院办理处核对病历,核查出院的各项指标,这是出院的最后一道关卡,决不能出错。山西医疗队,护士们对我们的护士竖起了大拇指,因为我们的护士肯干、业务素质高。我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贵州精神”!


  因为方舱很大,不知不觉我在里面待了一个半小时。护目镜里起了水汽,雾蒙蒙的。要出舱了,说实话,我还是蛮紧张的,因为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上不规范,很容易被感染。



  江汉方舱医院脱防护服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房间,都只能允许两个人同时操作,并且要步调一致,动作轻柔缓慢,才能防止产生气溶胶。花了大概10多分钟,我才完全脱掉防护装备。换上外科口罩后,顿时感觉呼吸轻松了好多。


  我只是在里面待了一个半小时都感觉闷闷的、热热的,能够想象到我们的医护人员一个班次六个小时,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是需要极其强大的毅力来坚持工作的。


  可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真的辛苦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捷

责任编辑 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