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援鄂前线日记】陈川:我每天都反复追问自己 还能为“亲人们”做点什么?

  2020年2月27日  天气  多云


  记录人: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罗甸县中医医院陈川


  到今天,我们36号病房已经有12个“亲人”出舱了!回想与他们相处的点滴,仿佛就在昨天。


微信图片_20200228120642.jpg


  熊叔叔和霍叔叔两位是我的叔叔辈,都是2月11日入院的,刚来时我通过首次入院评估了解到,他们之前已在酒店隔离了一段时间,等方舱医院有空床位了才转来。


  我们方舱医院大多是轻症患者,许多病人都是采取口服药治疗,绝大部分的人也乐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案,能吃药就不输液……可是熊叔叔不这么看,他认为在酒店隔离也是口服药物治疗,来到方舱医院没有输液治疗,跟前面在酒店里没有区别,没有新的治疗手段,心里不免有些焦虑,在心里憋了闷气,总是说自己胸闷气喘。


微信图片_20200228120652.jpg


  病人给陈川的感谢信


  通过聊天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感受他的焦虑与困惑,我觉得必须仔细跟他解释,打消他的疑虑,让他安心配合治疗,这样治疗才会有效果!我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他解释,比如方舱医院医学观察和对症治疗的必要性,比如轻症患者要注意些什么……如此等等。


  通过耐心的沟通,他终于冷静下来了!


  在方舱,对每一个新入院或身体状况有异常的病人,我们都会格外的关注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需要什么日用品,关心他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用笔把他们的各种需求写在纸上一一去落实,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让他们在舱里住得舒心些!


微信图片_20200228120659.jpg


  病人为陈川创作的藏头诗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这些细致的服务去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我们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里去发现轻症患者身体变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按照护理规范,我们每隔一个小时就巡视一次病房,在不影响他们休息的情况下,会去询问一下他们的感受!所幸的是,每一次的询问他们都告诉我好些了。这几天,熊叔叔说入院前不能平卧睡觉,但现在好些了,可以躺下去睡觉了,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笑容!


  每当给他们发好饭,我就会去到病房,边看边忍不住的说“彭叔叔,你有糖尿病,米饭要少吃,每顿不要多吃,要少量多餐,餐前记得吃降糖药!潘叔叔,你的降压药记得吃!魏叔叔,你有痛风,海鲜就不要吃,包白菜也不能吃,你脚痛,行动不便,上厕所一定要小心,地上有水,靠墙走,小心滑倒………”每天我都不厌其烦的嘱咐着36号病房的病友们,幸运的是,他们也没有嫌我烦,都很听话地一一照做了!


微信图片_20200228120711.jpg



  病人用巧思表达着感谢,这首诗里藏了贵州医疗队员余丽,陈川,明著,罗文艳,金章燄的名字


  看到他们一天天的变好,在他们等待检查结果时,我竟然比他们还要紧张,多希望36号房的亲人们都赶紧好起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36号房的“亲人们”都说我是最贴心,最有耐心,最细心的护士!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已经很满足了!可是没想到,熊叔叔还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一首藏头诗,魏叔叔也写下了他的感激之情,石老师更是为我们管36号病房的六位护士写了一首诗!感激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在他们的眼里,我们都是那么好!


  可是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想再多做点,再多做点!


微信图片_20200228120705.jpg


  一场疫情,也许拉开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却让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更加贴近,近到成千上万素昧平生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相聚于武汉。


  一场疫情,让许多人的心变得很柔软,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让人感动到泪流满面;也让许多人的心变得很坚强,暂别家人,奋斗在抗疫一线上。


  2020年的春天,我在武汉,等待樱花盛开的那一天,大家可以走上街头,我们平安凯旋。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