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在家也能干出一番天地” | 受疫情影响贵州滞留农民工投身产业发展

  春寒料峭,黔西南自治州安龙县招堤街道办索汪村农田里,返乡农民工潘久万娴熟地操作旋耕机,翻耕土地,以备春耕。他原计划春节后,就返回云南省玉溪市,但受到疫情影响滞留家中。“没法返程打工,就帮家里发展产业,同样能干出一番天地。”他说。

  春节之后,原本是返乡农民工大规模返程高峰。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各地返乡农民工滞留家中。面对大好春光,繁忙的春耕备耕和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广大农民工主动参与,纷纷投身春耕、发展产业、自主创业中,激发农村空前的发展活力,汇聚成农村发展的美丽图景。



  不负春光 返乡农民工忙春耕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时下,这句话,成为众多返乡农民工的心声。

  在六枝特区落别乡,田地里的村民戴着口罩,辛勤耕作。“疫情防控不放松,春耕生产赶紧弄。”板照村返乡农民工王荣兴和家人摆着龙门阵,挥舞锄头,锄草、施肥、覆土......庄稼把式还是那样麻溜。“呆在家,先帮忙种地,等疫情过后再做打算。”他说。

  王荣兴一直在贵阳做杂货收购生意,计划陪家人过完春节就赶回去,但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看着家家户户开始春耕,他加入春耕队伍。“我们村和我一样在家开展春耕备耕的有30多人呢。这下子每家的劳动力充足咯。”王荣兴笑着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广袤的贵州大地,春耕备耕正徐徐展开,返乡农民工参与春耕的身影,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亮光。

  走进长顺县摆所镇城伍村打引组辣椒育苗基地,农耕机轰鸣声不绝于耳,10多名返乡农民工正在除草、翻土。44岁的蔡有伦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奔走于紫云、惠水等邻近的县城打工,赚钱养家。“这几年,通过脱贫攻坚,村里变化很大,家乡产业发展得非常好,暂时出不了门,在家门口干活也能赚钱。”他说。戴着口罩,搬运营养基质、育苗漂盘,蔡有伦干劲十足。

  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香菇种植大棚里,村民金婷熟练地打理菌棒。往年这个时候,她已经和丈夫前往广东的工厂上班,今年却滞留家中。“家庭要开支,我们也要发展,村级合作社开工后,让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就来到这里上班。”金婷说,在基地干活,月底结算工资,有这份工作,安心多了。

  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上千亩韭黄正在开始生产,茶叶再过段时间将进入采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岁的村民褚永芬一家4口在贵阳务工多年,过完春节,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就来到村委登记,准备参与采茶和韭黄生产。

  “欢迎,我们的茶山需要200名工人左右,我先把名字登记好,开工时喊你。”村支书褚代洋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开开心心回家等开工。

  “我们靛山村的茶叶面积达到上千亩,韭黄、肉兔、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春耕开始,正是大量用工时。”褚代洋说,返乡农民工参与到春耕和产业发展中,成为产业工人,既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发展问题,也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用工荒的难题。



  发展产业 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春耕序幕拉开,我省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蔬菜、食用菌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为广大返乡农民工发展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各地也加强引导,吸引他们投身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大戏,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岑巩县羊桥土家族龙统村村民姚元祥早早就起来,吃过早饭,戴好口罩,扛起锄头,来到地里,挖坑、浇水、种树,没多久,一株桑树栽种完毕。“现在也不能出去,家乡变化大,政策好,种植桑树我们有经验,肯定行。”姚元祥说。

  他家5口人,母亲一级残疾,两个孩子正值上学年龄,妻子在家照顾老小,平时种点粮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主要靠他打工赚钱维持,尽管尽量勤俭节约,但是多年来却一直没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说:“种桑养蚕是我们这里的一大产业,这可是我家致富的希望,现在已经种了3亩,准备再申请5亩的桑树苗,小康生活就指望它啦。”

  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永和村是当地有名的樱桃村,家家户户种植樱桃,村民杨家铸家种植了10多亩樱桃,由于他常年在浙江一家食品厂打工,家里劳动力欠缺,疏于管理,去年产值仅4万元。今年,他放下外出打工的想法,精心管理樱桃林,每天除草、挖坑、浇水、施肥。他还通过网络研究套种方法,准备在林下套种芋头等经济作物。

  杨家铸说:“开春了,樱桃树马上要开花咯,到清明节前后就可以上市,10亩樱桃打理好,收入可有好几万呢!不比打工收入差。”

  在威宁自治县炉山镇米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贵祥风风火火地谋划着产业,原本要返回福建莆田打工,受疫情影响,他改变了主意,全身心种植马铃薯、芸豆,现在,正在翻耕土地、购买肥料。“经常在外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在家发展产业,赚点钱,把生活搞好。”李贵祥说。

  除了种植马铃薯和芸豆,他家去年获得1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购买的能繁母牛已经产崽。他准备启用这几年打工积攒的钱,购买四五头牛犊,争取早日致富。



  自主创业 激发全面小康活力

  “在家创业一样好,方便照顾老和小”。日前,贵州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致贵州全省农民工的一封信》,倡议返乡农民工做好出行疫情防控的同时,鼓励他们回乡就业创业,投身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发挥一技之长、助力家乡脱贫奔小康。

  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我省各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起好步、能发展。如今,一批返乡农民工正奋斗在创业的路上,激发脱贫致富的热潮。

  在务川自治县蕉坝镇乐居村快乐组骆海军家的花椒基地里,他正弯着腰,拿起花椒苗,仔细观看技术员的每一个指导动作。拿着锄头,扶着花椒苗,骆海军按照培训要领一步步操作。“每年回家过年,村里都不一样。现在政府的政策很好,大家都在发展经济作物,今年我不出去啦,在家自己创业,发展花椒产业。”他说。

  骆海军一直在陕西等地打工,从事电站、隧道等工程建设。每年回来,他都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今年受疫情影响,骆海军看到家家有产业,户户忙着春耕,他急忙到村委了解政策,下定决心,选择在家创业。“在家乡有产业,不再出去打工了,还可以陪家人,心情真好。”骆海军说。

  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富兴村大窝组村民罗盛玖一家6口人,全靠他一人打工养活,原计划年后就出门,但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特殊时期,等待还不如在家把产业搞起来。”富兴村党支部书记盛永端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干!他当即流转20多亩土地,加上自家10亩,30亩地计划全部种辣椒。

  现在,他和妻子每天忙着耕地。“10多天后,就可以全部耕完,辣椒育苗工作已经准备好,今年大干一番。”掌控着旋耕机,额头上汗水滴落,他信心满满地说。

  盘州市石桥镇麻玉岗村村民李雄菊已经谋好产业,利用多年在外学到的技术,带领村民种植魔芋。“我在云南曲靖打工10多年,都是帮老板种魔芋,有经验、懂技术,也积累了资金,今年受疫情影响,看到大家都出不去打工,在家也能把魔芋种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发展。”李雄菊底气十足。

  说干就干,李雄菊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800余亩后,就带着50余名村民下地春耕。一边带领村民锄草、耕地,一边联系肥料、魔芋种等生产物资。她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产量3吨左右,产值1万元以上。”

  在李雄菊的带动下,该村返乡的村民也积极参与,村民李稳会之前四处打零工,现在到魔芋种植基地务工,每天工资70元,既有收入,也能顾家。

  春耕正繁忙,创业春潮涌。在贵州大地上的坝区、山岭,返乡农民工带头创业的激情正劲,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迈进,激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创业热情,为农村发展培育了“生力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小友

  责任 编辑 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