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战疫|面孔】我在前线 静待花开—新闻工作者



  有这么一群人,疫情来袭,他们纷纷主动请战到一线投身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舍小家为大家;也有这么一群人,没有誓师会、请战书,他们只因一声呼吁、一纸通知就立刻返岗就位,积小爱为大爱。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疫抗疫的钢铁长城,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天眼广播电视台独家策划“【战疫|面孔】我在前线 静待花开”系列,刻画一张纸防疫抗疫一线平凡而生动的面孔。每一张面孔,都传递出必胜的信心。待到春暖花开,便是他们前线归来时。


  【战疫|面孔】001


  我永远在路上


  人物档案:刘丹,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战疫宣言:永远在路上


  人物故事:对于刘丹,总是只见其稿、不见其人。偶尔碰见,只见一个修长的身影背着包,步伐匆匆。正如刘丹自己所说,她永远在路上。


  除夕夜,战“疫”报道才刚打响,刘丹立即向集团领导请战,放弃休假要求到疫情第一线去采访。此后,在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贵州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在贵州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出征现场、在贵州首例治愈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在贵阳定点接待湖北籍旅客的酒店……每天都会有刘丹采访的身影,风雨无阻,一个口罩、一支笔、一个本子就是她全部的武器。2月8日,刘丹与同事一起走进省人民医院确诊患者隔离病区采访一线医务人员,与“疫魔”近在咫尺。


  短短十八天,刘丹已采写了100余篇权威、鲜活、实用的优秀作品。她一往无前地奋战在这场洪流里,每一步都与贵州抗击疫情的足迹同频共振,每一字都在苍凉深处传递着爱与希望。



  【战疫|面孔】002


  作为党媒记者,我必须冲在一线


  人物档案:邓刚,中共党员,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社会新闻摄影部摄影记者。


  战疫宣言:作为一名党媒摄影记者,我必须冲在一线,和他们共同“战斗”。


  人物故事:邓刚在单位有个人人皆知的称号——“出差小王子”,平日里他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没有金甲圣衣、七彩祥云,有的只是一支话筒、一台相机,和青年一腔热血赤诚,走遍贵州每一寸土地。他脚下沾着泥土,镜头里却有这世间。


  疫情发生后,邓刚时刻在岗,先后深入湖北籍在黔旅客入住的军阅酒店,黔西县中医院、绿化乡、谷里镇等基层一线,贵阳疫情“重灾区”太慈桥街道各小区,社区老兵志愿服务、学校网课录制、企业复工复产等现场拍下了大量贵州抗击疫情战场上真实动人、精彩鲜活的瞬间。


  每次深入疫情最前线,面对医务工作者或是基层干部问“你怕不怕”时,邓刚总是回答“你们都不怕,我也不怕”。党徽赋予他信念、军营锻造他坚毅,灾难现场就是他的战场。有朝一日,捷报传来,他仍是脱缰的马,奔向这黔山大地,融入人潮,定格一帧明媚的笑。




  【战疫|面孔】003


  话筒就是我的“枪”,和我上战场


  人物档案:范静,中共党员,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


  战疫宣言:病毒无情人有情,话筒就是我的“枪”,和我上战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陷阵勇担当!


  人物故事:除夕夜,贵州广播电视台启动“抗疫情”报道。当晚,正与家人相聚的范静接到紧急通知后,她只告知了家人一声,放下年仅三岁的儿子,准备好了采访所需的话筒、口罩和冲锋衣,这是她全部的武装。从业多年,对于范静来说,记者这个称谓带着“无冕”的荣誉,却也常伴着分别的心酸。但每一次需要时,她依旧带着她的“枪”,义无反顾奔赴战场。


  第二天清早,踏着纷纷大雪,范静立即赶往贵州省抗击疫情第一线———省人民医院。她和同事不顾被感染的风险,主动要求深入隔离病房进行采访拍摄。此后,在持续十多天的抗疫情报道中,作为有着10多年党龄的党员、新闻记者,范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在了疫情的最前线,从医院、从接待湖北籍客人的军悦酒店、从抗击疫情最急需的医疗物资企业发回了多条现场新闻报道,将万众一心抗疫必胜的声音传进了万家。



  【战疫|面孔】004


  我在“战疫火线”申请入党


  人物档案:陈李育,多彩贵州网记者


  战疫宣言:奔赴战疫现场,回应社会关切,报道贵州疫情最新情况,为网民呈现真实立体的战疫一线!


  人物故事:这个春节,是陈李育第一次没有和家人团聚。大年初一,陈李育乘坐最早一班高铁从家乡凯里赶回贵阳,直奔省医隔离病房,开始了她的战斗。此后,她奔赴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将军山医院施工现场等抗疫一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全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火热场景和生动画面。


  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她拍下感染科医生频繁消毒而红肿的双手;在贵州援鄂医疗队出征现场,她听见“上前线,义无反顾!”的铮铮誓言;在元宵夜的建筑工地,她听见工人“我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早点完工就能早点救人”的朴素话语……一人一景,一言一语,都深深震撼了陈李育。2月3日,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


  战疫未胜,战斗不止。陈李育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她将以一颗向党的赤子之心,奋斗在抗疫前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有力的舆论支持。



  【战疫|面孔】005


  上了战场每个人都是战士


  人物档案:陈春江,遵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记者。


  战疫宣言:要学习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坚定抗击病毒决心的精神!要学习广大党员干部,日夜坚守防疫一线毅力!疫情不退,我不后退!


  人物故事:正月初一,走进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着眼前空荡荡的门诊大厅,和穿着防护服接待病患的医务人员,虽然早有准备,但紧张还是从陈春江心里油然而生。这是陈春江第一次抗疫新闻采访任务,但上了战场每个人都将变成战士。


  从战疫报道启动,家住遵义中心城区的陈春江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截至目前,他先后采写了十多条防疫一线的新闻报道。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但他说,采访过捐款捐物的普通老百姓,拍摄过免费配送爱心餐的企业和个人……相比他们的累,自己的累不算什么。每一次鲜活的报道,都在感动着他人,但报道里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物都在感动着陈春江。他说,要向每一个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们学习,把抗疫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党委政府的有力措施,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播到千家万户,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战疫|面孔】006


  疫情面前,我不上,谁上


  人物档案:张永飞,中共党员,毕节市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部负责人。


  战疫宣言:无论是党员的使命,还是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在疫情面前,我不上,谁上!!!


  人物故事:吃泡面吃到想吐,是这个春节张永飞最大的感受。最近十多天,每天一大早出门,忙碌一天到家已是晚上,张永飞早餐和午餐都是靠泡面对付的,晚上一顿家乡菜就是他给自己最大的犒劳。


  腊月二十九,由于无暇分心照顾妻子和刚满月的孩子,张永飞连夜将家人送回了娘家。大年三十,一大早赶回单位,拿起摄像机,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义无反顾奔向疫情防控主战场。此后,在隔离点、关口看过医护工作者、警务人员的尽职与无私,在各个防疫卡点看过基层干部的忙碌与坚持,也在寒风细雨的杭瑞高速毕节站疫情检测点蹲点采访5个小时,张永飞也从最初面对疫情的忐忑与顾虑,走向了坚定与刚毅。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他说,做好典型经验、典型事迹、典型人物的报道,让更多群众提高意识参与到防疫战中,是记者在能力范围内最有力的支援。所以,我们责无旁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策划/黄峰

  文/周璇

  海报设计/徐微

  视频/胡静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