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战疫︱将军山故事】首批医务人员黄忠峰:泪水里有心酸,更有感动

  “今天出来看到同事们,就像恍若隔世。”


  2月8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隔离病房迎来了第一次“换班”,黄忠峰医生作为第一批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之一,走出隔离区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1.jpg


  “我进隔离区的时候都没哭,觉得就是很平常的、理所应当的去救治病人。”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结核二科主任黄忠峰说,作为病房主任,又是最年长的“大姐”,同时还是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己理应就是隔离病区里的“当家人”。


  于是,病区里成天忙忙碌碌的“小孩儿”们,成了黄忠峰心头最重的“担子”。


  “那天,我特别感动。”黄忠峰回忆道,“有一次接到通知,转了6名患者进来,后面又前后脚转了8名患者进来,一晚上一共14个病人。我们的护士,上一班的人不下班,下一班的人提前去,患者半夜送来,两个组的护士们就合力去收治病人。重点是,一下子来了那么多患者,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出错的。不能像平常我们拿着小本子去记名字、身份证号、具体情况,只能全凭护士们临阵不乱的经验,一一地对应好、安置好。”


  黄忠峰反复地告诉记者,零差错,真的很不容易。


  不容易,首先是“外在”的不易。隔离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所有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根据所在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进入污染区一定是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面屏等等,护士们基本上随时都有人在里面,而防护服是密闭的,穿脱都很难,但我们一去就是好几个小时。”


  不容易,还有“内在”的不易。“在家,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或是家里的顶梁柱。来到这里,穿着防护服义无反顾地去救治病人,还特别‘稳’。技术过硬,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下班了也还和病人保持沟通,鼓励他们、安抚他们,非常不容易。”


  说到与自己并肩的“战友”们,黄忠峰的话语里满满都是感动,“当时通知我们‘搬家’(原病区改造)那天,我就在病房做了动员,没想到所有人都是主动申请,发微信、打电话,都说有需要一定来,都很‘挺我’。从来没有谁说害怕,不敢上。”


  1月22日,黄忠峰接到通知,将原有病人转移,23号她就与其余4名医生、14名护士、1名保洁人员进入隔离病区,25号开始收治病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隔离病区,那时候就有点忍不住流泪了。一是觉得大家安安心心在里面干好了工作,我也平平安安地把他们带出来了,经过半个月的休息观察后没有问题,我心里的担子才会放下。二是觉得在病区外的所有同事们也很不容易,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看着他们我的心里也满是感动。谢谢他们,辛苦他们。”黄忠峰感慨地说。


  17年前,在非典SARS肆虐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医生”的黄忠峰就凭着一腔热血与病毒“作战”。而如,她没有当年那么“鲁莽”了,“这次不一样,我们是一组人”。黄忠峰笑道,“今天我还专门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感谢他们。”


  说起在隔离病区的半个月,黄忠峰已显得十分淡然,她说:“我们这个团队经历过‘生死考验’,肯定就跟以前很不一样了,我很庆幸我们的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在以后,我们会以全新的面貌、更积极的状态去投入下一步的工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韦一茜 陈大炜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