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家卫健委: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围绕发布主题回答提问。


  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重症病例263例,治愈出院病例43例


  截至28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31个省区市报告累计确诊病例5974例,现有重症病例1239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103例,现有疑似病例9239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情况,香港特别行政区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例,台湾地区8例。


  社区是控制疫情蔓延的第一道关口


  目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成为控制疫情蔓延的第一道关口。做好社区防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踪,责任到人,联系到户,不留死角。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公众预防指南,帮助群众提高意识,提高能力,加强自我防范。通过强化人员健康监测、密切接触者管理、预防知识宣教,将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的传播。


  春运返程高峰如何应对疫情扩散风险?


  建议从离开疫情流行地区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每天2次。社区卫生工作者可能会和这些返城的人员进行联络,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变化。


  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了解返回地的发热门诊的发布,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如何对待从武汉去往各地的人员?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在当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控制潜在的传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社区居委会会协助居家隔离人员解决生活必需需求,让他们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咨询、随访,指导居家监测和知识防护,同时利用线上的咨询解决心理焦虑疏导。通过家庭医生对发热的患者、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的、分类分层的有效排查和分流,减少居民盲目到医院就诊,检查交叉感染性,让科技能够助力防控。


  隔离观察不是隔离交流,我们的目的是隔绝疫情,但不是隔离真情。


  如何解决部分群众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


  通过多渠道对辖区居民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知识和措施的普及,让居民认识到现在短暂的生活的约束是自觉主动配合的防控举措,是为了今后自己和家人更好的健康生活,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实行甲类管理,只有实行严格的遵照传染病法,才能进行群防群控,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希望居民理解配合,共同携手共建群防群控,早日战胜疫情。


  面对疫情时老年人和儿童是相对比较危险的人群吗?


  主要是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发生重症和风险的相对高一些。建议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强度比较高的地区,要加强对儿童和老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要出行时要尽量做好个人防护。


  未来会有全民戴口罩的趋势吗?是否必要?


  佩戴口罩个人预防首先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直接照料和服务于患者的医务人员等是最高风险的,他们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其他的人也应该有所选择,有所考虑。但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不管是居家在自我隔离状态下,还是到医院就诊,需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时候都要戴上口罩。


  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公众佩戴口罩也不必随时换。


来源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责任编辑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