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回·家之归路|溯游回之,这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无论身在何方,我们奔走在不同的轨道,历尽他乡春秋,看遍繁华,也难忘来处,终有归途。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回家,是永远的方向。


  除夕越来越近,归心似箭的人们踏上返乡的旅途。窗外的跳动的画面,每一幅都是回家倒计时的定格,辗转山河,是回家的路。



  离家千里,30余小时火车卧铺初体验


  1月18日清晨5点,被冷空气裹挟着的北京尚未完全清醒,刘艳婷却早已洗漱妥当,拖上行李头也不回的走出中央民族大学的校门,直奔地铁口,只为赶赴那趟7点12分发车的返乡列车。


  然而,开心之余皆是担忧。作为春运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刘艳婷有些不知所措,原定好一起坐火车回去的朋友,因有事提前出发了,自己一人能不能安全到家?火车上安不安全?包会不会被偷拿……太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在这个头一次乘坐火车卧铺30余小时的女孩心里瞬间迸发生芽。


  结果,让刘艳婷意料之外的是,火车上的旅途,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上了火车,刘艳婷才发现,火车服务今非昔比。“在列车固定车厢,有专门免费提供给旅客的数据线和充电宝,真是为许多人提供了便利。”


  “亲爱的旅客,我们将于21:30-22:30在11号车厢开设大学生读书沙龙活动,欢迎各位大学生踊跃参与……”广播传来列车播音员亲切的声音,听罢,刘艳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火车上也能弄这样的活动?会有人参加么?报着去看看的心态前往,眼前的景象却再次让她惊讶起来。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许多大学生来了。”惊讶之余,刘艳婷很快参与进活动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小小的一节车厢中,分享着各自的欢乐与痛苦,经验与故事,还有的学生主动献唱,在吉他弹奏中,还有人带头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热烈地现场气氛,让刘艳婷的惊喜与感动交织到了一起。


  从北向南,火车呼啸而下,一路穿过了白雪皑皑、萧条瑟瑟、黄叶纷飞的不同景象,家的距离,正在列车的前进中,一点一点缩短。

  回到熄了灯的车厢里,刘艳婷依旧满心感慨,短短一天的火车旅途里,自己的观念在不断刷新的同时,不断接受到更多新的信息,感受到了人生多味:有自己的甜、亦有他人的苦。


  入睡前,刘艳婷放下了过度的戒备,她知道,那一晚,火车外,或许充满了暗夜的种种不确定,但火车内,有很多人在为她的安全默默保驾护航。


  坐上爱心专列,回家的路便成了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为了抚养四个女儿,薛廷秀从2012年离开家乡,奔波在福建、广东务工,至今只回家过了2次年,“回家”已经是个陌生的词。经济的压力,一张回家的车票对她而言是份奢侈,让她不敢在团圆的日子去谈论“回家”。


  而今年,薛廷秀申请到了一张从广州南开往贵阳北的免费高铁车票。这是由贵州共青团联合贵州省网信办、广铁集团、共青团广州市委等部门制定的一列爱心专列,专门接在粤的贵州老乡回家过年。


  1月18日早晨7点,薛廷秀从东莞赶到广州,踏上这列返乡的列车。在D2812次返乡专列的车厢内,喜庆的福字贴在车窗上,福袋里装着大红的春联,相声、古筝等表演不停,过年的气氛非常浓郁。看着这些场景,薛廷秀那份思归的心情更加迫切。



  “很感谢共青团给的爱心车票,我已经5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回家车票贵,不舍得,孩子上学还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自2014年发起,今年是爱心专列的第六次发车,这张温暖的车票,安抚了这一颗在外漂泊的心。


  从他乡到故乡,回家的路不止是一张车票的距离,辗转跋涉的对于有“晕车反应”的薛廷秀而言尤为艰辛。


  终于,毕节站到了,大女儿早早的等在了出站口,人群中,远远地便能看到她的笑容,接过妈妈的行囊,将自己的围巾围到妈妈脖子上,念叨着:“这边比广州冷那么多,你怎么还穿个低领回来,脖子光溜溜的露在外面......”,这一幕,仿佛就像小时候妈妈在耳边的反复叮嘱。


  一路向黔,把爱洒满回家沿途的风景



  1月20日下午,从苏州回家过年的李若尘和李玉敬开车抵达贵阳。春节自驾回家的人多,他们路途上花了28个小时。李玉敬算了一下,比平日里多上4个小时。


  李若尘和李玉敬是毕节人,两人都在年少时外出打工,多年打拼后,各自都在苏州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一路舟车劳顿,抵达贵阳后,李若尘和李玉敬没有立即回家,随即开车前往绥阳。


  3小时后,在绥阳县青杠塘镇新生小学,两人和等候在校门口的学校副校长张云松见面。


  “感谢李姐,让我有机会走出大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张云松所说的机会,源于江苏省贵州商会发起的“燎原计划”,让贫困地区的老师有机会走进苏州交流学习。



  任贵州驻苏团工委青工委副主任的李若尘是“燎原计划”的主要推广人。3年时间里,她走遍贵州30多个县,100多个学校。让300多名教师进入“燎原计划”。其间,遇到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学生,李若尘总会尽其所能施以援手。援助了多少人,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这些图书都是李姐帮孩子们筹集到的,有一万多本”,张云松指着图书长廊里丰富的图书,感慨:“都是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我们这次来,还要去看看小瑶,一年不见,挺想念的。”李若尘口中的小瑶,是她和李玉敬一起资助的新生小学学生,“因为家庭变故,70多岁的奶奶独自带着小瑶三姐弟,很不容易。”


  从学校出发,1个多小时车程后,李若尘和李玉敬见到了小瑶一家人。“又长高一些了”,李若尘拥抱着小瑶,满眼怜爱。“这次春节,给老人准备了红包、米、油,也给三姐弟买了新衣服。”单亲家庭长大的李若尘深知,这些温暖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回家的路,本就是温暖的路。因为这专程的温馨看望,李若尘和李玉敬的回家路,也成为一条能温暖孩子们小小世界的“心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杨鸿新 程星 王琳

  图/陈伟豪 岑月 安启余 胡静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