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两会特写】冷朝刚代表:“路通了 货出了 百姓笑了”


  今年是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村支书冷朝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第三次参加贵州省两会。前两次,冷朝刚的提案均是围绕加强农村产业建设展开,而这次他的提案从产业变成了人才。


W020200119520922976672.jpeg

  贵州省人大代表、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村支书冷朝刚

  而无论是产业还是人才,农村发展的前提都是先通路。


  “这两年贵州交通投入大,我们村里去年已经实现户户通。”冷朝刚说,从“县县通高速”到“村村通”“组组通”每一条高速路、柏油路、水泥路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更是发展的底气。


  青杠坝村地势偏远,过去是一个不沿路、不沿河、不靠城,缺水、缺地、更缺钱的穷山村。2016年以前,青杠坝村整村发展大蒜种植,而入村那条“晴通雨不通”的毛路成为大蒜头走出村子最大的拦路虎。


  “大蒜长得好可路不好,运输成本高了,辛辛苦苦挣不了什么钱。”冷朝刚说。


  2017年,贵州省农村 " 组组通 " 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 ,三年时间内,确保了全省 100% 的村民组能通硬化路。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青杠坝村的“拦路虎”得到有效解决。在修路的同时,青杠坝村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建起了大蒜加工厂,加工包装后的甜蒜头市场价比销售大蒜头本身每斤高出1.5倍。


  如今,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青杠坝村的网路也畅通无阻。


  “我们有网站,加工的甜蒜头在上面卖得不错,除了品质好,另一个原因就在于物流的保障。”冷朝刚说。


  今年来开会,高速走了3个小时冷朝刚就从青杠坝村抵达贵阳,在过去则需要12个小时,时间上的节约将是他说服更多农业人才下沉到农村产业的一张好牌。


  “我希望能够与更多农业专业的学校合作,现在我们的产业初有成效,想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更多懂技术的人才来帮助提升。”1月17日,冷朝刚在参加小组讨会时说。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方亚丽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