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两会·县委书记面对面】人大代表方俊:2020年,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的兴仁市是全州脱贫摘帽的排头兵。


  2018年7月,兴仁县通过国家考核验收,9月国务院扶贫办下文同意兴仁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县成为了黔西南州第一个接受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的县。同年8月,兴仁人民又迎来了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的喜讯。


  据了解,2014年以来,兴仁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9958户86768人,10个贫困乡镇全部退出,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9.27%下降至1.63%。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放弃任何一户!”抱着这样的信念,兴仁再次整装出发,坚决“啃”完最后的“硬骨头”。时至今日,兴仁市所有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足。


  兴仁市是怎么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打赢脱贫攻坚之战的?其中秘诀在何?


  “兴仁始终坚决扛起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省人大代表、兴仁市委书记方俊说,这些年,兴仁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全市脱贫成效和质量,牢牢把握按时高质量打赢的主动权和制胜权。


微信图片_20200118141108.jpg


  “兴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秘诀主要有三宝。”方俊如是说。


   ——坚决做到“四个不摘”,筑牢按时打赢的坚实基础


  2018年,兴仁实现贫困县脱贫退出后,进一步调整优化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和作战体系,坚持做到“四不变、四不减”(即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变、人员不减,政策不变、效果不减,作风不变、责任不减)。


  兴仁成立了脱贫攻坚16个攻坚组、2个保障组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同时,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四逐四准”“一查四保”工作,逐村逐户征求意见、逐人逐项精准措施,对所有已脱贫、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可能致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全面大筛查,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四项工作保障到位。正确处理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系、高质量脱贫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建立完善脱贫成效巩固提升、贫困动态监测、脱贫发展跟踪管理等后续扶持长效机制,聚焦“脱、稳、防”,精准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全力打好未脱贫人口脱贫攻坚战、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保卫战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致贫阻击战“三大战役”。截至目前,2791户7920名剩余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19941户86780名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持续聚焦“两业”工作,强化按时打赢的战略支撑


  在农村产业革命方面,兴仁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因地制宜规划“三区两线五带”产业布局,依托“中国薏仁米之乡”“道地中药材之乡”品牌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打造10万亩薏仁米及中药材集中规划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区、“烤烟 ”产业规划区;沿晴兴、惠兴两条高速沿线,规划种植茶叶、优质牧草和花椒。因地制宜规划花椒、蔬菜、中药材、草-畜-果循环经济和“薏仁米 藠头 蔬菜”五大产业带,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形成规模效应,确保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


  同时,兴仁将全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市农村产业革命的龙头,加大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选择,重点发展“短、平、快”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殖业,抓好产销对接,依托“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组织各坝区种植企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种植计划,搭建产销平台,抓好兴仁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超市,全市第一批10个坝区平均亩产值达8500元以上,带动群众3.5万人增收。


  在就业扶贫方面,兴仁紧紧围绕“精准培训对象、精准目标任务、精准工作举措、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培训针对性、促进就业创业”的目标,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面精准推进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绣娘培训等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创建扶贫车间、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形式,积极实施促进就业创业等多项措施,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200余人次,培训新市民3000余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和新市民就业400余人。与慈溪市合作召开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多形式开发公益性“四员”岗位,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加强“五个体系”建设,抓牢按时打赢的关键举措


  目前,兴仁已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1986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并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及新市民计划指挥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成兴仁市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16个服务窗口“零距离”开展服务。在各居住区周边新(改扩)建公办学校及幼儿园12所,安置搬迁群众子女入学1692人。高标准建成3个安置区医疗卫生室,为搬迁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城市低保。


  在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3个安置区均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围绕手工制作、烹饪、缝纫等工种,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累计培训新市民劳动力5000余人,累计实现就业8700人。


  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孝子”等系列文明评比活动,同时在各安置区建成了图书角、公共文化服务室、乡愁记忆馆等,引导扶持搬迁群众组建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文艺队伍,不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展现搬迁群众良好精神风貌,激发搬迁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搬迁群众感恩奋进意识。


  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成立陆官、薏品田园两个街道及“在水一方”、凤凰城、安和三个社区,科学构建新市民管理单元,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搬迁群众的能力水平。


  在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方面,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成立2个街道党工委,在3个新市民社区成立党总支、党支部,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


  “今年我们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方俊说,兴仁将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战成果,推出更多好举措,带领百姓共同奔小康。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