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时评】“坚持就业优先”的民生考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创造美好生活,根本还得靠优质、充分的就业。前不久召开的贵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就业优先”的决策导向,很好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民生期盼。


  稳住了就业,居民收入、消费提质、经济增长才有更稳固根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居“六稳”之首,中央强调要出台更多鼓励就业创业的措施,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对贵州而言,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开拓稳定可持续的致富道路,提升治理能力和效能,就必须把稳就业方向盘。


  促进更有品质、更加充分的就业,让每个人都能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辛勤高效劳动创造价值、挖掘财富,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实现更具包容性和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好的就业形势一定有好的制度环境,一定有与时俱进、优质高效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支撑,各级各部门还需要把就业领域一系列工作做稳做实。


  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其中要务有三:强化制度建设与政策落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在行业准入、金融支持等方面依法依规一视同仁,让企业做优做强,增强市场主体的就业承载能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务必落实到位,通过良好的政务服务把“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起来,吸引更多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兴业,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双创”是促进就业有效途径,在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大数据等科技创新领域、在文产康养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都蕴藏着无限创新创业生机,只要有灵活的政策支持,就能得到充分挖掘。


百里杜鹃安置点开展就业培训   省政法委供图.JPG

  百里杜鹃安置点的餐饮就业培训。


  打破有碍就业公平的制度隔阂,让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更加通畅,也是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就业服务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劳动力跨区域、跨行业就业的重要保障,在户籍、教育以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应继续深化与坚决落实,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运行的制度成本,尽快消除各种就业歧视。当前,户籍制度的城乡界线逐渐消除,城乡居民就业渠道更加多样化,构建多层次、高效率、更公平的就业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质量,是老话题但常有新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除了体制机制的改革进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更为直接的动力之源。只有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之需。因此,教育和培训作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举措,对其进行“长远投资”是政府工作的必然选项,也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国有企业、行业协会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渠道,这是民生之急盼,更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急需。


  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贵州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大力推进,大旅游、大健康、智能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增长,涌现大量创业就业机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极大普及和职业培训的力度加大,为劳动力技能提升打下良好基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裕的高质量人力资源。


  坚持就业优先,方可确保小康社会有优质成色。在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战略部署取得巨大成效,农村产业革命热浪翻腾,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制造业、物流运输等现代服务业趁势而起,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就业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化,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广袤农村也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回归故土创业就业,他们立足三农、连接城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支撑。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评论员 岳振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