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贫困发生率降为1.25%!昔日贫困村如今有大变化

  在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东北部有个小村庄:在脱贫攻坚队还未驻村前,村里的人在周边是出了名的“剽悍”,外村之人听到这个村的名字也摇头叹息。


  村干部回忆说,以前有人如果想骑马从村里路过,村里人见到了立马会把人马拦截下来收取“过路费”,而且还必须要求下马走过。这个地方就是德江县稳坪镇鲊鱼村。


图片1.png

  鲊鱼村干群连心活动现场


  鲊鱼村位于稳坪镇东北部,东临沿河县、南与稳坪镇三角村接壤、北与荆角乡水桶口村毗邻,西抵荆角乡茶山村,辖区面积3.28平方千米。


  2014年鲊鱼村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77户640人,建档立卡人口67户253人,贫困发生率39.53%。2019年共有农业人口171户631人,建档立卡人口76户330人,已脱贫71户 322人,现有贫困人口5户8人,贫困发生率为1.25%。属德江县7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从贫困发生率达39.53%到贫困发生率降为1.25%,该村变化到底有多大?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鲊鱼村欲探一个究竟。


图片2.png

  鲊鱼村攻坚队在群众家吃刨汤肉


  12月27日清晨,阳光明媚,鸟鸣清脆。在鲊鱼村村委会,老早就有群众来办公室找攻坚队干部们,热情地问队员今天有没有时间去他们家吃饭?因为家里杀了年猪,要做刨汤肉。按当地习俗,为表达土家族人家的热情好客和希望来年六畜兴旺、家兴财顺,除了邀请隔壁邻居外,还要请来近亲友朋到家里聚一聚,坐一坐,叙亲情、话友情。当然,今天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驻村脱贫攻坚队的队员们全部请齐到家里吃创汤肉,既表达对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们的真诚感谢之情,又使自己脸上有光。


  “我们攻坚队自今年10月份开始,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在村委会做过饭吃了。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遇到老百姓来村委会找我们,预约去他的家里吃饭。”攻坚队干部徐玺说。


  用心帮扶,换来群众认可  


  文波是鲊鱼村脱贫攻坚队队长,对于来鲊鱼这个远近闻名的“烂杆”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感悟尤其深刻。


  文波介绍中充满了感慨,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穷三角,烂鲊鱼’。“初到鲊鱼村时,我就发现村里民风不纯。”每天早上起来,可以把村民们的吵架声当闹钟;群众封建思想固化严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但是,尽管如此,通过脱贫攻坚队这几年的不断努力,依然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图片3.png

  鲊鱼村脱贫攻坚队全体成员宣誓


  按照德江县委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部署和阶段工作要求,为了改变村里的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封建思想,鲊鱼村脱贫攻坚队在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实行“两走进”工作方,即亲自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真切地把村庄当成自己的家园来建设,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


  鲊鱼村脱贫攻坚队有几辆公车,文波告诉记者:“自从我们开展‘两走进’工作法以后,我们的公车就成了村支两委的公务车,成了村民们的私家车。只要村里干部外出办事,要是村民哪家有急事需要用车,我们就会立马派车送他去;有的干部还特别用心,有时候还会亲自去帮贫困户接送子女上下学。”


图片4.png

  鲊鱼村脱贫攻坚队与群众一起开院坝会


  杨朝明是黄莲组的贫困户,他16岁的女儿名叫杨雪霜。2013年时,杨雪霜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右手关节错位,属轻微残疾。因家里人口多,家庭条件差,她的病情便被耽搁了,这也一度让女孩感到自卑。


  张海的出现,改变了这位花季少女的一生。2018年,张海开始帮扶杨朝明家,他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杨雪霜的病情。为了帮助杨雪霜重拾信心,2018年8月份,在征得杨朝明同意之下,他亲自带着杨雪霜和杨朝明去遵义医学院找专家把杨雪霜的手臂治疗好了。这一切,让杨朝明心里满怀感激。


  “张海是个好干部,我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带女儿去治病,谁曾想还真给治好了。我女儿现在也不自卑了,我很感谢他。他们每一个帮扶干部是真的把我们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呀!”杨朝明眼里充满感激。


   像这样用心帮扶的事迹,在村子并非个案。村民们一直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底。


  “我们这里过去是烂鲊鱼,现在变成好鲊鱼了!”


  当天中午,记者随机走访了两户村民,他们给记者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很感谢国家对我们的照顾和帮助,以前我们村是烂鲊鱼,现在我们是好鲊鱼啦!”


  在徐家组走访68岁的安仕涛时,74岁的张月豪和68岁的老党员张月刚也在其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起鲊鱼村不堪回首的过往,更多的是感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给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种种实惠和喜人变化。

图片5.png

  记者在安仕涛三位老人家采访


  安仕涛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会享受到这些福气。扶贫干部们真的很辛苦!他们帮我把房子装新起来了,水电安起来了,每个月还给我发生活补助……我很满足了!特别感谢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啊!在有生之年,我会教育我的子孙后代,感谢党的恩情,好好听党的话,坚定地跟着党走。”


  张月豪说:“我们这里的包村干部真的很费心了,把我们烂鲊鱼变成好鲊鱼啦!他们每隔两三天都会来我家里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给我们买电视、帮我们打扫卫生,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张月刚说:“自从脱贫攻坚驻村以来,我们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变化特别的大,我们经常看到扶贫干部不分昼夜都在做事、忙碌。通过攻坚队干部们这三年的帮扶,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回到以前,一年到头过着以卖柴为生的贫困生活了……”

图片6.png

  记者在安明秀家采访


  “看!这是脱贫攻坚队帮我儿子盖的新房,有两室一厅,你一定要帮我好好感谢他们。”家住黄莲组71岁的安明秀一家也是贫困户家庭,她现在一个人帮着儿子杨勇在家看房。


  安明秀说,她和杨勇的父亲在生下杨勇后没多久就离婚了,儿子杨勇没有住处,从小到大都是挨着姐姐们长大,杨勇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工,只有过春节时才回家。2012年,杨勇结婚,因为家里没有住处,夫妻俩只能把出租房当新房结婚。


图片7.png

  鲊鱼村脱贫攻坚队帮杨勇家造房


  鲊鱼村脱贫攻坚队队员们在了解到杨勇家的情况后,把杨勇家评选为贫困户家庭。之后,为了让杨勇夫妻二人2020年能在家里过个幸福年,2019年6月份,攻坚队请工人把杨勇家的烂木房拆除后,在宅基地上,请工人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帮杨勇盖了一间新房子,杨勇自己出了1万元搞装修。


  临走之时,安明秀乐呵呵地说道:“还是国家政策好呀!杨勇一天家都没回,包村干部们就帮他把房子修起来了。包村干部们对我们也很关心,帮我们修路、搞房屋改造,要是没有这些政策,谁会来给你修路、拉电、接水、建房呢?以前我们经常说我们村是烂鲊鱼,现在我们经常会对外人说:我们村是好鲊鱼啦!”


图片8.png

  鲊鱼村村民在花椒地里施肥


  采访手记:


  记者在村里走访观察到:鲊鱼村的村民们实际上是一群内心比较善良、生活比较质朴的人。以前的所谓“土匪行为”全是因为生活条件所逼,村民接受社会公德教育较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给外人造成了这么多年的不好印象。自从村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后,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宣传到田间地头,宣讲进了每家百户,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惠泽到每一户农家院落,村里面的基础设施现已基本完善,村民出行越来越便捷,村庄越来越干净、优美;随着新一轮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337.2亩花椒、50亩脐橙和60亩易柑产业也落地实施,正在不断发展。乡村振兴与时俱进,产业扶贫顺利推动,干群人心思齐,村庄和谐安宁,鲊鱼村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从一户户村民争先恐后、真心去登门请攻坚队员去自己家里吃饭、喝茶,表明这里的民风在越来越淳朴,这里的文明正在深入村民心中、脑里;从一位位发自内心地感叹鲊鱼村变好了,说明党的政策法规落地落实工作扎实有效,依法治国的法治春风正时时吹拂着,正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正在鲊鱼村悄悄地形成……


  从“不治之乱”变“有为之治”,这一切变化表明,鲊鱼村的脱贫攻坚之路走得扎实稳妥,既激活了群众渴望发展、拼搏前行的“一池春水”,又理顺了民气,去除了民怨,更是凝聚起了团结一致共建家园的民心,汇聚起了干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万芬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