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盘点2019|提质升级强筋骨精心筑巢引凤来

W020191230265309511338.jpg

 

3.jpg

中航电梯生产车间(中航电梯供图)

3.1.jpg

中航力源液压智能生产车间检测机器人。(中航力源液压供图)

  提要
  不见灰尘、几个工人,走进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难以相信这是一家混凝土搅拌站。


  兴达兴是我省第一批“千企改造”企业,依托“砼智造”,构建大数据公共服务新模式,带动企业登云用云,整体提升了贵州混凝土行业的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


  “什么弱,改什么”“缺什么,引什么”。近年来,我省以“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为抓手,着力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空白点,为实体经济“强筋骨”“长肌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企业“蝶变突围”,众多知名、高成长性企业在“精准引进”中落户贵州。


  “一改一引”,改出了新天地、引出了新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启动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工业企业1256户,涉及项目132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45亿元,完成投资985亿元;2019年,预计引进优强企业1000家以上,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000亿元以上。

d8bb339436ff5b4a7a7cce26c7a40e3.png

制图:许静


  改出新天地


  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每年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2018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机制,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实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工业全面转型升级,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建立“千企改造”领导机构,出台配套措施,从政策制度上支持企业转型发展。


  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下,全省充分发挥企业在改造升级中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引领,找准行业标杆,大力推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2019年,全省安排支持“千企改造”工程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引导和支持175个项目加快建设;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联合银行投资25.49亿元,支持78家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引来金凤凰


  2017年,贵州提出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每年引进国内外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以上。


  缺什么,引什么。“千企引进”工程提出以来,贵州目标明确:坚持高端化发展,提升绿色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坚决杜绝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安全的落后企业、产能和项目进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企业脱胎换骨。


  “省带头、市推动、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很快建立,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贵州着力招大商、招好商——围绕产业链、先进生产力、对口帮扶城市招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紧盯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行业优强企业招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为促进招商行动更加精准,贵州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理念,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化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结合“云上贵州”平台,加快建设全省招商引资信息数据资源库,针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投资信息收集工作。


  在政策保障上,2017年出台《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促进贵州对外开放法制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018年,省委、省政府刀刃向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旗帜鲜明地对影响、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亮剑”“开刀”,推动整治震慑形成常态化;


  今年6月,《贵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出台,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并明确牵头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针对开办企业、登记财产、获得信贷、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17个方面,提出45条举措,涵盖企业创业、获得场地、获得融资、日常运营阶段、矛盾纠纷解决等全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
  系列组合拳不断夯实“千企引进”的根基,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强企业落地贵州。


  创新再出发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先进锻压技术应用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研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航宇科技在国内率先实现航空产品锻造智能化、数字化全过程控制,今年被工信部评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航宇科技的成长,得益于我省大力实施的“双千工程”。以“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为载体,全省各地坚持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在“双千工程”推进过程中,我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立部门、企业、高校之间的工作协作机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资金保障上,每年安排1500万元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


  同时,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推进“万企融合”,建立融合标杆示范项目培育信息库,制定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专项行动再出发行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系列组合拳带来亮丽成绩。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73家,遴选科技型企业梯队1108家;贵州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数量累计突破15万户,主要工业设备联网上云数量超过1600台。


  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贯彻落实《贵州省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改造;支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推动绿色企业创建,抓牢工业节能监察,严格执行阶梯电价政策,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稳步下降。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法 江婷婷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