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盘点2019】“四场硬仗”连战连胜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CshKyl4D4DyAU-gMAABcNSIyq3M137.jpg

   开栏的话

  跨越山海,岁末悄然而至。

  站在2019与2020的交汇点,我们凭风回望,回望一起走过的这不平凡的一年。

  2019年,贵州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挑战,牢牢掌握了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权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全省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再战再捷,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今天,本报推出“盘点2019”栏目,回望不平凡的一年中贵州值得铭记的大事喜事,捕捉改变这片土地的各个瞬间,让它们凝聚于内在的精神力量,又延伸到无限的远方。

↑哈密瓜已成为丹寨县扬武镇干改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甜蜜”产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芦晓娟 摄



04_04_0740.jpg



↑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引进现代化纺织企业,为部分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助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王纯亮 摄 (贵景网发)

  提要

  近8万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12个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崛起,1725个500亩以上坝区风生水起,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高质量推进……岁末,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捷报频传,贵州决胜脱贫攻坚步履愈加坚实。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以来,贵州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以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四场硬仗”连战连捷,为农业农村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这一年,贵州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2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为解决千百年来贵州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果。

  产业扶贫: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扶贫看长远,长远看产业。

  湄潭兴隆坝区通过“稻+虾、蟹”模式,平均亩产值1.1万元;威宁麻乍坝区一年种植三季萝卜,单季亩产4000公斤;石阡石固坝区运用“蔬菜和羊肚菌接茬”模式,平均亩产值2.6万元……贵州500亩以上坝区现代农业效益凸显。

  一直以来,贵州农产品“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贵州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

  去年2月以来,贵州开创性兴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全省上下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崛起。

  深刻思想观念革命。村干部带头不种玉米、改种高效作物;党政干部力劝亲戚朋友种菌种果;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自主选择特色产业……

  深刻发展方式革命。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动贵州农产品持续不断、大规模进入省内外大市场。建立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站、店三级体系。

  深刻转变作风革命。各地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干部示范,打造样板,迅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生产工作。

  捷报传来。今年,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实现较大提升,助推全省前三季度一产增长5.5%、增速居全国第二,种植业增长8.4%、创近年来最高增速;500亩以上坝区产业预计平均亩产值7500元以上、比去年增长30%左右。

  基础设施建设:山间路畅迎来幸福

  武陵山深处的德江县荆角乡岩底村,因为通了公路,昔日村民眼中的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了“神秘傩寨”旅游景点;

  “公路修到家门口,种植的烤烟和食用菌再也不愁卖!”通组硬化路的建设,让贞丰县北盘江镇的者颡村村民黄国兴喜上眉梢;

  ……

  群众的幸福感,源自贵州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

  贵州山地居多,“通路难”曾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制约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2017年8月,贵州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三年大决战。

  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建成了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彻底解决沿线12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一条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组组通”建设带动贫困群众约25余万人次,带动增收27.1亿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500个。

  如果说“组组通”是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那么贵州四通八达的铁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则是连接这些“毛细血管”的大动脉。

  目前,全省贫困地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12公里、在建1829公里,分别占全省的80.9%、97.2%。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90公里,综合密度跃居全国第1位。

  “毛细血管”通了,“大动脉”活了,贵州更贵了!

  江口梵净抹茶走向世界,正安吉他远销巴西、泰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毕节七星关大白萝卜俏销迪拜……黔货如“猛虎下山”。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大山安居乐业

  “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创造了贵州搬迁史上的奇迹。

  2015年底,贵州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枪”,启动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贵州搬迁总规模18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9.4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090个。

  按照“六个坚持”,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贵州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同步搬迁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如果说“搬得出”只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那么“稳得住、能脱贫”,就是“后半篇文章”。

  今年2月,我省又作出了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的制度性安排,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为主转变。

  从全省极贫乡镇册亨县双江镇央绕村搬进册亨县城,住进高洛新区宽敞整洁的新家,63岁的罗卜碰逢人就讲他的开心事:祖祖辈辈都没进过城,一下就成了城市新市民;两个儿子现在一个月挣的钱,比过去一年挣得还多。

  据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搬迁群众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为99.03%;住房满意度为98.28%;就业脱贫措施满意度为97.95%。

  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补齐短板普惠民生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贵州把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作为群众脱贫与否的重要指标,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贵州持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扎实推动教育惠民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54.18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精准扶贫资助。

  从“看病难”到“真方便”。全省各地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补偿受益1374.85万人次、补偿资金54.27亿元。

  从“茅草房”到“新楼房”。2019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86万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任务30.6万户,截至11月底已基本完成。

  2018年7月全面打响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目前已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消除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水困”“水愁”问题。

  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相约2020,贵州必将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来源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