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赞!贵州参加2019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实现多项零的突破

  11月24日,2019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湖南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1个区域赛区、1000多家企业、2000余支队伍经过层层激烈角逐,十一支精英参赛队迎来一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巅峰对决。


  最终,代表贵州参赛的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解决特高坝大库工程深层放空技术世界难题》这一创新作品,脱颖而出斩获比赛最高奖——金奖,实现贵州参加大赛以来零的突破。


  其实,佳绩早已传来,几天前的11月20日,2019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就举行了总决赛。


  总决赛中,贵州进入总决赛的7支队伍以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100%获奖率的优异成绩完赛,这也是贵州参赛以来的首次。值得一提的是,贵州一等奖获奖数还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各参赛省份第二。


  随后进行的电视擂台赛则是从获得总决赛一等奖的22名中遴选出前11名参加,并角逐出大赛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2个。


  “能够获得一等奖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优秀作品,而能够获得大赛最高奖项的金奖的作品就更是优中之优、精中之精,含金量不言而喻。”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说到。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而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贵州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无缝对接,从而不断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形成全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结果。


  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孜孜不倦的科技工作者。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则是全省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艰苦创新创造的精神力量。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贵州省科协责无旁贷。


  2019年,省科协通过打造国内首个“天眼”题材大型舞台剧《天眼之魂》、创作情景朗诵作品《天眼之光》、推进《贵州科学家传记丛书》第二卷出版发行、持续搭建贵州科技名人馆、举办“天演 数据 未来——天文论坛”等形式,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效助推全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为此,省科协不断探索、创新科普理念、科普手段、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及体验化实践;持续推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坚持实体馆与“流动的”科技馆齐头并进;开拓展览教育活动新模式,不断加大科学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中国流动科技馆”贵州巡展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于2011年年底在贵州启动,是一项将县城里的老百姓带入生动活泼的科学“课堂”的项目。此项目在2017年就实现了巡展走遍全省88个县市区的成绩。截至目前,更交出了巡展146站,行程达6万余公里,参观受益人群达390余万人的优异“答卷”。


  而作为“中国流动科技馆”贵州巡展项目的重要补充,中国科协共计配发给了我省省95台科普大篷车。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11月全省科普大篷车共计出动1533次,受益人数达158万人,行驶里程达120092.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省科协还深入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协同各市州、县区科协建设了覆盖9个市州、88个县区的1221个科普e站,有效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全社会互联共享的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


  正因如此,2018年,中国科协“十三五”中期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01%,比2015年提升了1.45个百分点,为实现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5%以上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张美圣表示,创新方法大赛的获奖不仅有利的推动了全省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更有利于全省实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下一步,省科协将围绕激活科技人才第一资源,加强人才举荐服务,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不断提高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实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不仅为我省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高质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更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而努力奋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曾帅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