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毕节看贵州决战脱贫攻坚】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进新家园 日子旺起来

  12月19日,“从毕节看贵州决战脱贫攻坚”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走进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干净整洁的小区内,三三两两的群众在悠闲散步,笑容满面。


76d64a4cf4147282e99809e67dfaf4a.jpg

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663亩,总建筑面积109.7万平方米,地处万山区的黄金地段,位置优越,毗邻木杉河湿地公园,位居万山行政中心、创业园、商贸城、彩虹海游乐园中间。共安置了来自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贫困群众4232户18379人。


   挪穷窝,山里人变“街上人”


   “以前的房子老火哦,像这个天气,漏风漏雨的,要不是国家的这个好政策,我现在都还住在那里。”今年2月,从思南县杨家坳乡老杨家坳村搬来的李婷娥告诉记者,她从没想过,自己还能搬出那座大山,住进城里。

  

   说起以前的日子,李婷娥说,那里山连着山,耕地少又贫瘠,日子望天吃饭,因身患残疾,无法从事劳力活动,一家仅靠丈夫挣钱维持生计。“加上低保和老公赚点钱来养家嘛,我就只能在家缝缝补补的,带孩子。” 李婷娥笑着说,那种苦日子终于过去了。


2ac932361989648bedbb794325697b6.jpg

在安置点学苗绣的李婷娥


   今年2月,像李婷娥一样,第四批来自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的586户3000人搬迁户拎包入住旺家花园,成为了“街上人”,搬离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山,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李婷娥也从心底认可了自己的“新市民”身份,她满脸幸福地对记者说:“现在这里不管是孩子读书,还是都很看病方便,老公在附近上班,我在社区的帮助下,学起了苗绣,一个月也能赚不少钱,日子总算旺起来了。”

  

   改穷业,“门口就业”稳定创收


    明亮的厂房里,几十台制缝纫机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地操弄着机器,在一阵阵“嗒嗒”声中,一件件新衣裳飞快形成……在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微工厂产业园,记者立刻被眼前的忙碌景象吸引。


   “我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就来上班,老公也在旁边另一个工厂上班,我们家现在也是‘双职工’了。”搬迁户任廷屏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在外务工,即便赚了点钱,却顾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也能做到3000左右块钱,给家里增加了收入,最主要的还是照顾了家庭。


53a57f0ba0b9f5fa4f50070cee05664.jpg

旺家花园安置点的服装厂


   “有些搬迁群众远赴他乡打工,挣到了钱,夫妻关系却淡了或者孩子因没人管而学坏了,那算不上好日子。”万山区丹都街道政协工委主任杨洪海认为,必须兼顾搬迁群众的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安居乐业。

  

   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旺家花园安置点在万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 安置点坚持以就业为核心,引进特色“微工厂”,有针对性的开展搬迁群众劳动力全员培训。今年以来,旺家社区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的方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劳动就业培训13个班次,涉及制衣、水电工、家政、厨师、刺绣等,就近安置就业1100余人次,全社区已实现搬迁家庭至少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拔穷根,“山里娃”变“优等生”


   “把这个题再看一下嘛,做仔细点。” 走进搬迁户马绿林家里,她正在辅导孩子的作业。80平方米的小屋里,家具一应俱全,布置得温馨有爱。


   今年2月,作为第四批搬迁户,马绿林一家是从贫穷的思南县宽坪乡良田坝村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

  

   “那时候,孩子读书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出门的时候天都是黑的,大人又担心他们在路上出事情。”马绿林一边辅导正在写作业的女儿,一边告诉记者,自己也想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没办法,当时条件实在是不允许。


873b2dd9a4d04e19bc39f997109a51d.jpg

旺家花园安置点搬迁户马绿林和丈夫辅导孩子做作业


   自从搬迁至旺家花园后,马绿林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彻底改变。为了解决搬迁子女教育问题,万山区推动“均衡教育”进社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对符合法定年龄的随迁子女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并为搬迁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解除了搬迁群众进城后子女入学顾虑。


   “现在我女儿读书走路只需要十来分钟就到了, 在这里来读书,教育教学环境比以前好,女儿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每科都考80分以上。”搬到新家后,马绿林和丈夫也上起了班,一家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传娟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