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从江县友娘村:千方百计增收 齐心协力脱贫

  5次培训后,王玉珍花了6天时间完成了第一张绣片,拿到了300元的报酬。她高兴地对黔东南州科技局派驻从江县友娘村第一书记杨建台说,想不到通过自己过去的针线手艺也能在家里赚钱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微信图片_20191220093438_副本.jpg

友娘村的绣娘拿到第一笔刺绣报酬


  看到绣娘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拿到了报酬,杨建台也非常高兴,“现在她们晚上吃了饭就集中到州科技局授建的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来,一边刺绣一边聊天,到九十点才回去,平均下来,一天能有五六十块的收入,一个月就是一千五,打破了友娘村留守妇女在家难以创收的传统固化认识。”


  除了刺绣,在黔东南州科技局的大力帮扶下,友娘村还将从红米种植、钩藤种植、劳动就业等方面带动村民增收。


  自从今年7月,增派黔东南州科技局支持从江县友娘村以来,如何有效带动村民持续增收成为摆在帮扶单位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友娘村位于宰便镇西北部,地处月亮山腹地,距从江县城112公里、镇政府驻地16公里。全村有324户1555人,有耕地641.9亩,其中田地面积599.1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


  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1198人,已脱贫117户674人,尚有102户52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33.27%,是宰便镇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难度最大的村,也是黔东南州直部门增派支持从江县贫困发生率30%以上34个贫困村中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艰巨的村。


  再大困难也改变不了帮扶干部的决心。常规产业发展不了,那就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微信图片_20191220093511_副本.jpg

刺绣老师到友娘村对绣娘进行培训

    

  友娘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有刺绣的传统,妇女都有刺绣的手艺,如何让村里传统刺绣产品真真转变成商品,白天,妇女们都下地劳动了,晚上的时间却是可以利用的,于是,刺绣老师被请到了村里教授不同的绣法,绣片和针线由刺绣公司免费提供,绣娘只需要绣好上交,即可拿到相应报酬。


  到目前为止,友娘村已有200多人次参加了刺绣培训,通过组建从江县友粹传人艺术品合作社带动了60多人正式开始了刺绣的工作,预计将为每人每月带来不少于1500元的收入。


贵州月亮山九芗农业公司与友娘村签订红米订单种植生产协议


  人忙起来了,地也不能闲着。友娘村的层层梯田长久以来种植的都是效益低下的水稻,经过寻找并到友娘村实地考察,贵州月亮山九芗农业公司决定先期在这里种植187亩红米,覆盖165户,其中贫困户150户,预计为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友娘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林地面积却达到了16.57亩。村里原来种有1029亩钩藤,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管理不善,亩产值仅几百元,甚至有的低至几十元。为重振友娘村的钩藤产业,州科技局请来专家指导,对其进行修剪、施肥、抚育管护,并开始建设50亩钩藤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


微信图片_20191220093350_副本.jpg

友娘村的50亩钩藤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


  “我们还建了种、养殖2个微信群,大家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描述,都是拍个图发出来,群里的省、州技术专家一看就马上给出了解决方案。”杨建台说,50亩的钩藤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第一年产值5万元,将拿出70%对贫困户进行利益分红。


  “村里的人口多,劳动力也多,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州内的大中型科技型企业过来招聘,让村民就近获得稳定就业。”杨建台表示,这些企业将为友娘村提供就业岗位50个以上,每个岗位月收入3000元以上。


  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努力下,在村民强烈的脱贫愿望中,友娘村原本的脱贫劣势逐步转化为脱贫的优势,随着村民的逐步增收,大家的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了。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钱仕豪

图/从江县友娘村脱贫攻坚指挥所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