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金海湖新区法书村:路通了 村里有了外来“投资人”

  暖冬时节,走进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法书村,趁着晴好天气,十多个村民正在村办公大楼后面的山坡地上抢种白芨,翻土、挖沟、播种……一片繁忙景象。


  法书村作为全省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采用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生态补偿等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我在基地务工,一天90块钱,已经做了25天了,从来就没想过,村里还会有人来发展产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贴补家用。”在坡度近70度坡地里,今年64岁的村民陈寿芬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外来投资商在我们村发展的产业。”




  法书村山高谷深,地又不平。为何会有投资商选择在这里发展产业?


  这一切的变化发展,得益于村里去年年底村里修通了通往双山镇政府的通村公路,今年67岁的法书村主任杨永清告诉记者。原来,法书村由于独特的海拔和气候,比较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今年年初,一个外来投资商主动找到村里,想要在村里发展白芨种植,村里就流转了500亩土地给他用来种植白芨。




  白芨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产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但以贵州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这几天,正是白芨种植的季节,村里每天都有十多个村民在白芨种植基地务工。”杨永清说,因为村里气候、地理条件特别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在早些时候,就有其他外来投资商想在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但是苦于村里不通路,来看过以后就都走了。


  法书村位于金海湖新区双山镇东南面,距离双山镇政府9公里。因山高坡陡,地势海拔落差大,施工比较困难,因此村里迟迟没有通路。房前是深沟,屋后是大山,水、电、路都不通,贫困程度深,交通闭塞一直以来是该村真实写照。


  说起以前法书村的现状,村民无不感慨。“以前,我们去双山镇赶场,要翻几座山才能到,路窄不说,还很陡,十分难走,虽然距离乡镇只有几公里,但一去一来就是一天,实在是太困难了。”村民刘庆敏告诉记者,如今,水泥路修好了,走路坐车都方便多了,村里也来了投资人发展产业。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法书村将修路作为村里发展的第一件民生实事来抓。“那段时间,开院坝会,调土地,当监工……修路就是村里最重要的事情。”杨永清告诉记者,历时一年多,去年12月,村里终于通了水泥路。


  “因为路通了,村里的产业也在逐步兴起,来村里投资发展产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杨永清说,今年,全村共发展种植了茶叶1200亩、白芨500亩,全部是外来投资商在村里发展的产业,对全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建华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