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奋进三都

  • 作者:孙雁鹰 张发扬 梁晓琳 王佩平
  • 编辑:赵飞羽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12-05 11:07:05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孙雁鹰 张发扬 梁晓琳 王佩平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日前,黔南州剩余6个贫困县达到退出标准公示结束,三都名列其中。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三都被纳入2019年脱贫摘帽迎检序列,比既定出列时间提前了一年。


  从2017年的脱贫攻坚考核全省倒数第二,到提前一年迎检摘帽,三都为什么行?


  用三都自治县县委书记朱奉余的话说,就是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功。


  小雪之后的三都大地,脱贫攻坚热火朝天,处处让人感受到一股奋进的力量。


  这里有奋进的村民!因为自身努力,收入倍增,九阡镇石板村30户村民主动申请脱贫出列。“我富裕了,要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村民!”


  这里有奋进的村支书!石板村党支部书记潘永贤放弃省外高薪,毅然决然返乡,带领父老乡亲决战贫困。“能为乡亲做点事,有成就感!”


  这里有奋进的驻村干部!“爸爸,我想你了!”周覃镇心合村第一书记徐继泽女儿写的散文诗,道出了扎根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下沉干部工作状态。“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星星下来。”


  这里有奋进的领导干部!凌晨一两点,县委大楼众多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穿透窗户的灯光,显示着夙夜在公已经成为常态。


  两年来,三都自治县县委拨乱纠偏,聚焦脱贫,全县党员干部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作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


  从移风易俗到志智双扶


  多年以来,三都滥办酒席风气盛行。村民相互攀比办酒席,名目繁多,有人甚至修房子每建一层就要办一次酒。


  对于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三都而言,这种风气必须改变。


  移风易俗,三都去年2月出台规范操办酒席文件,形成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各乡镇(街道)负总责,各村(社区)具体抓落实的多管齐下工作格局。“除了县里有文件,各个村也有村规民约,现在酒席大大减少,大家负担轻了好多,可以把时间和钱用在发展上来了。”三合街道大塘村村民杨先规说。


  禁止滥办酒席只是三都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小步,激发内生动力,志智双扶,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三都各乡镇(街道)紧紧围绕“补精神之钙,强脱贫自信、强致富能力、强乡村管理”的“一补三强”思想扶贫模式,强化党建促脱贫,以文明示范创建为契机,通过表彰活动、村民自治和教育宣讲等方式,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2018年,九阡镇石板村30多户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村里组织了一场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奖。作为主动脱贫户代表之一,潘永模此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全村人面前,成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以前,潘永模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两个孩子在上学,两个老人瘫痪在床,家里就靠两亩多田地过日子,生活得很艰难,无奈之下,只能靠帮扶过日子。后来,他和48名村民一同到外省接受焊工培训,拿到了上岗证书。


  “如今,我的一个娃娃在国家好政策支持下上了大学,一个娃娃成了幼儿园老师,我自己搞建筑,一家人一年能挣8万多元,彻底脱贫了。”潘永模笑着说,“我主动申请脱贫,就是希望能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得到帮助,希望别人的娃娃也能像我的娃娃一样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


  村里来了年轻人


  村里来了年轻人,还当了村支书。


  “我们村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发展板蓝根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说起石板村的发展,“80后”村支书潘永贤成竹于胸。


  潘永贤是土生土长的石板村人。2016年,已经在外工作多年且事业有成的他被家乡的贫困刺痛,毅然决定投身家乡建设。


  石板村原党支部班子不团结,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管理混乱,村民对此意见比较大。


  担任村支书以后,潘永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力夯实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通过强化班子建设,紧紧把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支部就此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有了好的党组织带动,群众的干劲得到大大激发。


  2016年,石板村实施白茶种植434亩,31户贫困户127人受益;2017年实施大蒜种植200.75亩,203户农户832人受益;2019年实施板蓝根(蓝靛)项目500亩,45户贫困户184人受益……


  “潘支书来了以后,村里变得干净整洁,产业也搞起来了,大家都很感激他。”石板村群众潘益善说。


  潘永贤说:“能够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2745名干部下沉一线


  “爸爸,我想您啦!您去参加扶贫工作时,我才高到你的肘丫;现在,我已长齐您的华发……”


  最近在三都人的朋友圈里,这首女儿写给驻村帮扶爸爸的散文诗火了,朴素的言语间,一字一句流露出的都是真情。


  诗中的爸爸,是三都周覃镇心合村第一书记徐继泽。


  2016年4月,徐继泽接受组织安排,从黔南州委政研室选派到三都驻村。3年多来,他一次又一次缺席女儿的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女儿在哪个班级;但村里的扶贫会他却从未缺席,每户人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他3年多来为心合村脱贫攻坚所做的点点滴滴:协调经费2.6万元用于更新村里学校的课桌椅;给聋哑五保老人送鞋、送温暖;积极引进公司入驻心合村,发展中药材、茶叶、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2018年,心合村贫困发生率由3年前的27.16%下降至2.52%……


  徐继泽说:“我也感觉对不起家人,但帮扶村民脱贫是我的责任。等女儿长大之后,她会理解我的,也会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伟大。”


  在三都,还有很多像徐继泽一样的干部,驻扎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水乡大地脱贫攻坚。


  今年初,三都坚持因村派人精准,不断优化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原来派出2257名干部驻村组成2249个网格的基础上,再新增派488名干部,共2745名干部(其中机关干部2042名)脱产驻村,下沉一线干部占到全县干部总人数的70%,持续充实网格力量。


  书写月亮山腹地减贫奇迹


  来看一组亮眼的数据:


  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截至今年10月25日,三都全县已出列64个贫困村,累计减贫100500人,未脱贫10349户39122人。通过进一步补短板,在未脱贫人口中,已有10050户38001人已稳定达到脱贫标准,剩余贫困人口229户11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3%。


  这组数据,弥足珍贵,来之不易。它书写着在月亮山腹地创造的减贫奇迹,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三都自治县县委政府精心谋划、超前布局,紧扣“六个精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县、镇、村脱贫攻坚网格化指挥系统,全县91支脱贫攻坚工作队2745名干部尽锐出战,下沉驻村,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坚决啃下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硬骨头”。


  今年8月,三都出台了《脱贫攻坚正向激励干部十条规定》和《脱贫攻坚精准问责从严惩戒十条规定》。两个《十条规定》明确了注重干部能力提升、提高待遇保障、加强人文关怀、突出表彰奖励、优先选拔使用、实施容错免责等内容,进一步树立注重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的鲜明导向,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三都脱贫攻坚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如今的三都,通过立规矩、狠整改,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全面管党治党的责任得以压实,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全县上下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总攻全胜。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