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好人】永远冲锋在前——常出现在危急关口的刚毅军人吴雨峰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高伟


 在贵阳,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有老有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虽职业各异,却有着同一个身份……平凡却又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贵阳蓝天救援队。平时他们扎根在各行各业,在危急关头,他们换上救援橙装、头戴安全头盔奔赴救援现场。


  今年38岁的吴雨峰便是贵阳蓝天救援队的一员,也是远近闻名的“硬汉”,提及自己参与的救援经历时,眼角不禁泛出泪花,“抢险救援,生与死就在一瞬间,我要帮助群众多争生的希望。”这是吴雨峰对于救援行动“刻骨铭心”的感受。


  吴雨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退役的志愿军老兵。说起自己的爷爷,吴雨峰说:“爷爷那个时代,高风亮节的人有不少,他们是我的榜样,尽管这些年我做了一些事,但和爷爷那一代的人相比微不足道。”也正是因为受爷爷的影响,吴雨峰从小就有一副热心肠。


  吴雨峰参与贵定县昌明镇一起越野车事故搜索


  有一次吴雨峰和家人出去游玩,突遇两姐弟跌入鱼塘溺水,想都没想便跳入鱼塘将两姐弟救出,凭着在电视中学习到的心肺复苏救援知识,成功救活了两姐弟。那时的吴雨峰只有16岁。正因为有了这次经历,吴雨峰更加坚定了参与救援的决心。


  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看着电视里播报着大地震造成的群众遇难人不断增加,吴雨峰恨不得马上冲到现场去参与救援。但由于没有后援支持且交通被阻断,无法赶到现场,吴雨峰立刻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部投进了工作单位发起了捐款箱。


  第二天,吴雨峰又向单位申请将他当月的工资作为捐款提前预支捐给灾区,这个想法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支持,经单位协调,吴雨峰当月工资便迅速汇到了红十字会。当看到单位里已经退休的老党员同志们杵着拐杖相扶搀扶着来捐出自己的养老积蓄时,吴雨峰再一次被震撼了,于是他和单位其他几名年轻党员一起,再次向单位提出了预支三个月的工资捐给灾区人民和参与抢险的救援人员。


  吴雨峰参加台风“山竹”救援


  2013年4月29日晚上,吴雨峰正在QQ群里聊天,突然群里弹出了一个招募公益救援志愿者的启示,这勾起了他未能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那份遗憾。参阅了招募单位的相关信息后,吴雨峰申请加入了这支公益救援队伍。由于是军人出生,在体能、军事技术、纪律等方面有着比普通志愿者强的优点,很快吴雨峰根据要求自费学习和考试成为了一名救援志愿者。之后参加了省内、省外数十次志愿救援行动。


  2015年4月的尼泊尔8.1级地震,吴雨峰作为第一批参与国际救援的救援志愿者踏上了专机赶往尼泊尔参与救援。“我们不能让尼泊尔的人民像汶川地震时那样伤亡惨重。”一种使命感突然从心里爆发出来。这时的吴雨峰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救援队员。


  飞机降落后,吴雨峰等人迅速在联合国现场救援指挥中心报到,然后将国内捐来的救灾物资移交给尼泊尔军方后,根据任务安排开始了搜救工作。因为当地缺乏专业的救援力量和设备,救援过程非常艰难。在一个坍塌的作业面,通过生命探测仪确定废墟中有被困人员,救援队员们在这里连续工作了2天2夜,队员们分组轮流挖掘,累了大家便就地一趟,恢复体能等待下一组人员交换。


  近半个月的搜救中,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顶余震、钻废墟、闯山区、开通道,完成了失踪人员搜救、灾情排查、救灾物资转运发放、转运救治伤员等工作,共搜救处理遇难者遗体7具。受到当地政府、群众和救灾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从尼泊尔回来不到一个月,海马冲因暴雨造成宏福小区一处上防护墙过载爆裂打垮了一栋单元楼,楼内有多名群众被困。问讯后,吴雨峰等人迅速携带救援装备赶到现场,在搜救B区发现了一名被埋压在楼板下的群众,但遗憾的是该男子已无生命体征,为防止二次坍塌对遗体造成损害,吴雨峰与消防官兵一起经过20多个小时的挖掘,成功将男子遗体完整移除。直到现在,吴雨峰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


  2016年在市政府、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吴雨峰发起并出资成立了贵阳蓝天救援队。救援无小事,溺水搜救、山体滑坡救援、洪灾救援、搜寻走失人员、广东“山竹”台风救援、环保打捞、水下紧急排险等救援活动他的身影都闪烁其中。



  参加公益救援六年来,吴雨峰自费学习考得了CERT第一响应人培训师证、红十字救护师资证、国家中级应急救援员证、联合国救灾环球计划成员证、PADI国际救援潜水员证、业余无线电操作证等相关证件。自费购买价值一百万左右的地震救援装备、水域救援装备、高空救援装备、科技救援装备等各类救援装备。自费参加大大小小的救援五十余次。进学校、社区宣传减防灾应急安全知识五十余场,受益八千余人。


  是什么精神支撑这个小伙子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采访中,答案渐渐清晰,是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吴雨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