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奋进三都!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功,提前一年摘帽迎检!

  • 作者:孙雁鹰 张发扬 梁晓琳 王佩平
  • 编辑:杨霞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12-04 14:07:39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孙雁鹰 张发扬 梁晓琳 王佩平

注:部分视频来源 三都县融媒体中心


微信图片_20191204125415.png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日前,黔南州剩余6个贫困县达到退出标准公示结束,三都位列其中!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三都实现省委同意将其纳入2019年脱贫摘帽迎检序列,这比既定出列时间提前了一年!


  三都县城现貌 包晓闽 摄


  从2017年的脱贫攻坚考核全省倒数第二,到提前一年迎检摘帽。为什么是三都,三都为什么行?


  用县委书记朱奉余的话说,就是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功。


  小雪之后的三都大地,脱贫攻坚依然热火朝天,处处让人感受到一股奋进的力量——


  因为自身努力,收入倍增,九仟镇石板村30户村民主动申请脱贫出列。“我富裕了,要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村民!”这里有奋进的村民!


  放弃省外高薪和舒适生活,毅然决然返村,带领父老乡亲决战贫困,实现小康梦想。“能为乡亲做点事,有成就感!”这里有奋进的村支书!


  “爸爸,我想你了!”女儿的散文诗,道出了扎根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下沉干部工作状态。“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星星下来。”这里有奋进的驻村干部!


  凌晨一两点,县委大楼一些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穿透窗户的灯光,昭示着县委夙夜在公成为一种常态,这里有奋进的县委领导干部!


  两年前,县委拨乱纠偏,聚焦脱贫。锤炼底线思维,居危思危、心无旁骛、处变不惊,从现有条件出发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一年后的华丽转身,让全县上下信心倍增。三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年来,在这片激情奋进的土地上,全县领导干部群众,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顽强充沛的斗争精神和拼搏不止的奋斗姿态,作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一个奋进的三都,凤凰,即将涅槃!


  三都县城现貌 韦永出 摄


  从移风易俗到智志双扶


  “现在酒席大大减少,负担轻了好多,可以把时间和钱用在发展上来,轻松多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大塘村村民杨先规,还记得去年2月县里出台规范操办酒席的文件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一直以来,三都滥办酒席风气盛行。村民相互攀比办酒席,名目繁多,“除了红白喜事,更有甚者,有人修房子每建一层就要办一次酒。”杨先规说。


  记者了解到,办酒的人也是咬牙硬撑。孩子考取学校,办酒杀头牛,结婚办酒杀头牛,养的速度跟不上杀的速度。一头牛价值上万,对于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三都而言,这种风气和观念必须改变。


  移风易俗,三都出台规范操办酒席文件。为了保证实施效果,该县还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各镇(街道)负总责,各村(社区)具体抓落实的多管齐下的工作格局。随后,禁止滥办酒席还被写进了全县各个村的村规民约。“县里面除了文件,村里也有村规民约,大家都不好意思滥办酒席了,一门心思搞发展。”杨先规说。


  禁止滥办酒席只是三都在脱贫攻坚上的第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智志双扶,拔掉思想穷根,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三都各镇(街道)紧紧围绕“补精神之钙,强脱贫自信、强致富能力、强乡村管理”的“一补三强”思想扶贫模式,强化党建促脱贫,以文明示范创建为契机,通过表彰活动、村民自治和教育宣讲等方式,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奋力争先,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九阡镇石板村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在田间种植蓝靛


  走进九阡镇石板村,“自信自强、苦干快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勤劳致富奔小康”“百善孝为先”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文化、感恩奋进等充满正能量的宣传画随处可见。


  九阡镇党委书记杨承辉告诉记者,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民意制定了村规民约,并编写成山歌用水语传唱,如今感恩奋进的思想深入人心,扶起了村民的思想之贫。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的村民在驻村干部和好政策的帮助下,激发了内生动力,积极谋发展。石板村石板寨贫困户潘永模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石板村有30多户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潘永模就是其中之一。


  为此,村里组织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为主动脱贫户代表颁奖。


  石板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田间组织群众采摘辣椒


  潘永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全村人面前,成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以前,他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两个孩子在上学, 两个老人瘫痪在床,家里就靠两亩多的田地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艰难,无奈之下,只能申请当贫困户,靠帮扶过日子。后来,潘永模和48名村民一同到外省进行了45天的焊工培训,并拿到了焊工初级证书。


  “如今,我的一个娃娃在国家好政府的支持下上大学了,一个已经考进了事业单位,成了幼儿园老师,再加上我自己一年搞建筑,我们一家人一年能挣8万多元,已经脱贫了。”潘永模笑着说,“我申请脱贫,就是希望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等到帮助,希望别人的娃娃也能像我的娃娃一样考大学,找好工作。党和国家已经帮我脱了贫,接下来好生活还是要靠我自己去奋斗。”


  村里来了年轻人


  村里来了年轻人,还当了村支书。


  “我们村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发展板蓝根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说起村里的发展,80后的潘永贤成竹于胸。


  “潘支书就是石板村的人,我是看到他长大的。但是小潘又不一般,他可是放弃在常州的高工资,回来全心全意带着大家搞发展的。”82岁的潘玉安老人这样评价这个年轻的村支书。


  2016年,已经在外工作多年,拥有自己的公司,事业有成的潘永贤被家乡的贫困刺痛,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决定放弃在外的高收入,返回家乡全力以赴投身家乡建设,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


  石板村组织群众开展院坝会


  原石板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党支部没有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班子不团结,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管理混乱,村“两委”威信低,村民对支部意见比较大。


  2016年4月,担任石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潘永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夯实曾经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通过强化班子建设,紧紧把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村党支部实现了华丽变身,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有了好的党组织带动,群众的干劲也得到大大激发。


  “支书来我们这里工作以后,我们村有了很大变化,村里面也变得干净整洁了,他还将产业带给我们,实现增收,大家都很感谢他。”石板村群众潘益善说。


  11月19日,在三都县九阡镇海鲜菇基地车间里,工人们忙碌地采收成熟的海鲜菇,进行真空包装,再由货车运往各地,一片繁忙的景象。


  镇党委书记杨承辉介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利益联结协议,每年得到固定分红,使1608户7400人受益,年户均分红834元,并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每年的劳务工资就要发放800余万。


  三都九阡镇海鲜菇基地车间里忙碌包装食海鲜菇的员工


  工人杨娇开心的说,“在海鲜菇基地上班,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和孩子,有了稳定的收入,今年可以脱贫啦!”


  潘永贤说,返乡三年多来,乡亲们从质疑、不解、议论到认可、赞同甚至表扬,作为年轻人,受点委屈、一路艰辛是值得的,“如今家乡变美了,生活富裕了,觉得能够为家乡做点事,很有成就感!”


  2745名干部下沉一线


  “爸爸,我想您啦!您去参加扶贫工作时,我才高到你的肘丫;现在,我已长齐您的花发……”


  最近在三都的朋友圈,这首女儿写给驻村扶贫爸爸的散文诗火了,朴素的言语间,一字一句流露出的都是女儿对爸爸满满的思念。


  这诗中的“扶贫爸爸”,就是三都县周覃镇心合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徐继泽。


  2016年4月,他接受组织安排,从黔南州委政研室派驻到三都县驻村。3年多来,他一次又一次缺席女儿的家长会,他甚至不知道女儿在哪个班级,但村里的扶贫会他却从未缺席,每户人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三都九阡镇生长茂盛的海鲜菇


  3年多来,徐继泽那一沓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他为心合村脱贫攻坚所做的点点滴滴:协调经费2.6万元用于更新村里学校的课桌椅;给聋哑五保老人送鞋、送温暖;积极引进公司入驻心合村,发展中药材、茶叶、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使心合村贫困发生率由三年前的27.16%下降至2018年的2.52%……


  徐继泽说,投身脱贫攻坚工作,自己一点都不后悔,“我也感觉对不起家人,但帮扶三都实现脱贫摘帽,这是我当前的最重要的责任。等女儿长大之后,她会理解我的工作,也会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伟大。”


  在三都,还有很多像徐继泽一样的干部,驻扎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水乡大地脱贫攻坚。


  今年年初,三都县坚持因村派人精准,不断优化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原来派出2257名干部驻村组成2249个网格的基础上,再新增派488名干部,共2745名干部(其中机关干部2042名)脱产驻村,下沉一线干部占到全县干部总人数的70%,持续充实网格力量。


  “今年3月,我带领我们的战友来到交梨村。群众不脱贫,坚决不回家,坚决不收兵。” 三都县普安镇交梨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仁江坚定地说。


  书写月亮山腹地减贫奇迹


  来看一组亮眼的数据:


  截止2019年10月25日,三都建档立卡贫困户30882户134031人,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并结合数据监测,已出列64个贫困村,累计减贫100500人,未脱贫10349户39122人。通过进一步补短并结合数据监测,在未脱贫人口中,已有10050户38001人已稳定达到脱贫标准,剩余贫困人口229户11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3%。


  九阡镇石板村2018年度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资料图)


  这组数据,弥足珍贵,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着三都县委的超前谋划。


  为打赢这场硬仗,三都县委政府精心谋划、超前布局,紧扣“六个精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县、镇、村脱贫攻坚网格化指挥系统,全县91支脱贫攻坚工作队2745名干部尽锐出战,下沉驻村,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矢志不移、不胜不休的坚定决心,坚决啃下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


  县委书记朱奉余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三都县委根据当时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深入研判形势,科学合理地提前谋划,提出2019年要达到脱贫出列的标准。


  据悉,这一战略研判来源于三都取得的成绩。在债务压、猪瘟袭、产业弱、基础薄等艰难困境中,2018年,三都顶着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考核全省倒数第二的巨大压力,自信自强、苦干快赶,省级县际交叉检查精准管理跃升全省第一方阵。


  三都九阡镇石板村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现场(资料图)


  成绩的背后,是三都立规矩、狠整改,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转作风、夯基础,全面管党治党的责任得以压实;出实招、动真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断高涨;聚活力、明责任,脱贫攻坚全面聚焦。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探索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传递了三都好声音,展示了三都新形象。


  今年以来,三都县乘胜追击,迎难而上,拿出问题清零的“十八般武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夺取脱贫攻坚总攻全胜。


  今年8月,为进一步树立注重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的鲜明导向,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工作干事创业激情,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都县出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正向激励干部十条规定》和《三都水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精准问责从严惩戒十条规定》。


  三都县2019年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战”誓师大会


  《十条规定》明确了注重干部能力提升、提高待遇保障、加强人文关怀、突出表彰奖励、优先选拔使用、实施容错免责等内容,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对三都县脱贫攻坚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省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通过调研后,支持三都县在今年脱贫摘帽。这,给予了三都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去迎接明年1月份的国家专项评估检查!


  如今的三都,在以县委书记朱奉余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带领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在守初心、担使命中力争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书写一个民族在月亮山腹地创造的减贫奇迹!(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