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省养老服务产业观察:老有所养质更优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鲁铨


  提要:近年来,贵州通过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W020191115478057620574.jpeg


  不久前,“中·德养老合作项目”在贵阳正式启动,将引进德国蕾娜范集团进驻贵阳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这也是贵州省“首次”引入国际化养老服务品牌项目。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将实施双元制教育及中德养老护理培训,借鉴德国养老护理产业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的护理技术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让贵阳市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充分享受国际化高端养老服务。


  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养老企业,德国蕾娜范集团选择携手贵阳开展试点,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因素,贵州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蕾娜范集团选择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借助气候舒适宜居、区位优势突出的独特优势,贵州突出抓好政府兜底保障型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中高端养老三大板块,着力构建贵州养老服务产业投融资、贵州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管理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一站式”服务 拉近医养距离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一直以来都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痛点”所在。


  省民政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贵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78.8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6.08%。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6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左右。


  如何让老年人,既能看得好病,又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贵州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从顶层设计入手,贵州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探索了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


  78岁的张素心老人,3年前,因为脑梗出现半身不遂的症状,经常是家、医院、康复中心来回转,不仅治疗和康复效果不佳,老人也被折腾得够呛。可现在,她可以靠着助步器重新站立。老人的转变离不开她入住的贵阳市南明区阳光养老护理中心。


  贵阳市南明区阳光养老护理中心,成立于2016年,依托贵州中建医院的医护力量,探索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中心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实行医生——护士——护工的工作协作模式,专业护士及护工24小时值班,根据托养老人的病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万欣介绍,老人不用频繁移动,“一站式”就能解决医疗和养护的问题。


  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料服务,贵州鼓励更多的医院拓展养老功能,建成住养、医疗、康复一体化的综合养老机构,实现“医养合一”。还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护理,提供医护服务。


  ——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出了“1+5”医养服务模式。即以曜阳养老服务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为龙头,向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乡镇、智慧平台五大领域延伸医养服务,探索多维度的医养结合模式。


  ——云岩区皇钻老年公寓建立了老年护理院,实现养老院从单一养老模式向专业养老护理、情景交融管理、疾病康复、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多功能健康养老新模式的转变。


  目前,仅贵阳市的民办养老机构就实现了100%与周边的医院合作,多形式实现医养结合。


  “智慧”来帮忙 开启数据养老模式


  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这是很多老人理想的晚年生活。但是各种病痛怎样才能有个准确的判断,哪些要及时送医,哪些可以自行服药缓解?药量应该调整?


  这成为了横亘在居家养老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前吃药都没个章法,有去医院医生开的,有去药店药师推荐的,还有身边家人朋友推荐的。”住在贵阳市南明区铁建国际城的汤毓秀老人,患高血压有10多年的时间,可是吃药一直不规范,血压控制得不好。


  现在,这道难题被轻松破解——通过与铁建国际城长者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足不出户就有医生问诊,还有专业护士全天候随时监测各种健康数据。


  “汤阿姨,你今天血压测了没有?数值是多少呀?”每天早晨,专业护士都会通过可视系统检测汤毓秀老人的血压数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通过签约家庭医生的定期诊查,能为老人进行及时的治疗,如果病情有变化还能及时帮助老人尽快就医。


  除了可视系统化系统,铁建国际城长者服务中心还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入住老人打造了24小时的监护。


  安装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床垫,不仅可以监测到老人的呼吸状况、睡眠状况、心率状况,如果老人离床超过一定时间,系统还会自动发出预警。即使没在老人身边,子女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实时了解老人的状况。


  “通过对家庭进行智能化改造、给老人配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我们就能监测老人活动情况及生命体征,为年老体弱,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观敏介绍。


  利用大数据技术,贵阳还探索出了以康养服务为核心,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医疗和照护的多种方案。


  白云区贵铝幸福苑开展了大数据与居家养老试点,构建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慧生活、智能用品、智能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文化生活融为一体的养老平台,实现自主、便捷、透明的智慧养老。


  乌当区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的对接,整合手机APP、居民健康卡等信息资源,便于老年人就医、诊疗,精准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急服务。


  云岩区依托家政服务平台,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了洗衣做饭、就医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等养老服务,精准地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地方性法规破题 助推多元化发展


  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贵阳市逐步探索出了“投资多元化、建设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的灵活模式,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但贵阳市民政局局长陈国玺也坦言,全市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上还存在投入压力大、人才缺乏、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直关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贵州省人大代表周琴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2019年贵州省人代会上,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周琴表示,老龄化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它也是社会进步或衰退的标志之一,社会老龄化特征普遍存在老龄人口速度加快、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重心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等特点。“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迫在眉睫。”


  养老服务产业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的贵阳市紧紧抓住世界银行和法国开发署对贵州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结果导向性33亿元贷款的契机,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破除行业发展壁垒、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


  特别是在政策措施上,不仅有支持养老设施建设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办法》,还有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标准、评估办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标准、运营标准、补贴办法、评估办法等涉及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方方面面。


  但在周琴看来,仅从制定相关措施上入手还不够,“我建议制定养老服务业地方性法规”。她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更加明细如何在土地、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养老服务业优惠扶持政策,如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政策等内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听取代表意见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将《贵州养老服务条例》纳入了省十三届人大立法规划。


  “《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已形成了条例草案初稿,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制定该条例的条件已比较成熟,拟明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条例》的出台,不仅能在设施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的问题能有‘章’可寻,我呼吁多年的专业人培养问题也能得到快速推进。”贵阳诚善敬老助老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欧筑秋相信,不论是集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都会得到快速发展。(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