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解放记忆|黔南:忆燃情岁月,依旧心潮澎湃

  1949年,来自山东的他23岁,来自河南的他26岁。这一年,他们都经历了让人终身难忘的大事——“西进贵州,解放贵州”。


  70年后,他们已是耄耋之年。回忆起当年的那段燃情岁月,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两位老人至今依旧心潮澎湃……


94647334a65308bd0b5ec0cf7667db7.jp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参军

  一路南下


  1926年1月,赵宝善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爆发,已经20岁的他长成了一名魁梧青年。


  为何选择参军?经历了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以及日伪大规模的对家乡的“扫荡”“清剿”和“蚕食”,深受其害的赵宝善决定走上革命道路,为穷人打天下。


  “抗日战争胜利时,我毅然参加了齐河县三区武工队。”这是赵宝善人生新起点的开始。1947年1月,他光荣的成为山东省齐河县12团2营5连的一名战士,入伍后的赵宝善认真学习了很多政治、军事相关知识。


  1948年8月15日,赵宝善随部队参加解放家乡齐河县,而后又参加了解放济南的战斗。济南解放后,随部队来到河南,部队进行了整编,赵宝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通信兵。这年11月,他还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9年4月,赵宝善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胜利解放了南京。“南京解放后,我便随部队南下,迎来了解放大西南、解放贵州、接管贵州的命令。”当时,赵宝善被编入二野五兵团17军随校,在直属大队当队员。


  11月,赵宝善所在的随营学校随大部队向贵州挺进。“由于贵州山高路陡,地势复杂,气候多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一路翻山越岭,才顺利到达贵州。”


  1949年11月24日,第五兵团第17军补训团解放了黔南州惠水县。


微信图片_20191113112450.jpg

  左为年轻时的赵宝善,右为年轻时的齐同学。(图为本文记者翻拍)


  与赵宝善一样,1947这一年,另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做了同样的选择——参军,南下。


  “1947年5月,我的家乡开展参军运动,我带头参了军,并在家乡300多名青年组建的3营任指导员。”96岁的齐同学老人回忆道。


  1923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齐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的他,因家庭生活困难,8岁时随父母逃荒到山东、江苏等地,直到1937年才回到家乡。


  1943年,齐同学与齐庄十多名有觉悟的青年组成村自卫队模范班,多次打击驻文留据点的伪军、还乡团、便衣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他还先后当过儿童团长、抗日先锋队队长。1948年,相继参加了睢杞战役、淮海战役。


  “1949年10月,我随军到湖南省湘潭县,在这里接到西进贵州参加地方政权建设的命令。”同年11月18日,齐同学随军到达平越县(后改为福泉县)凤山镇。26日,接管了县城,平越获得解放。“当我们到达平越县城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言语间,可见齐老内心的喜悦。


  1949年12月6日,17军51师151团两个连的兵力在团参谋长马安才和2营副营长陆安军率领下解放了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参军,南下,西进,解放贵州。两位老人的人生记忆,被这些时间节点勾勒得逐渐清晰。即使沧桑岁月刻上了脸庞,回望过去时,他们满眼仍是自己20多岁时的模样。


  初心

  跟着党走


  初见赵宝善,眼前这位中等身材,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让记者有点不敢相信他就是93岁高龄的黔南惠水解放亲历者。


  “说几天都说不完!”回忆起参加革命的那段岁月,赵老依然难掩激动。


赵宝善.jpg

  赵宝善老人近照


  赵宝善当时所在的随营学校,主要任务是管理俘虏。惠水解放后,他便留在惠水进行剿匪。“由于惠水匪患严重,加上当时山高林密,走路看不见光,只听见响声,这无疑给剿匪过程增添了难度。”


  赵老回忆到:他当时在2营警卫班,主要是发电报和保卫工作。部队剿匪过程中,常常爬山涉水,出入人迹罕至、遮天蔽日的树林中。“那时候剿匪不是大部队来剿,当时在惠水的部队只有2个大队,共一个排6个班,土匪三次围攻惠水县城都被部队击退了。”


  “土匪是残暴的,剿匪真的很不容易,我的右脸就被土匪打穿过。”在惠水剿匪过程中,赵宝善负了伤,至今脸上的伤疤都还在。“那时部队在外面,土匪在里面,土匪利用碉堡向外射击。当时不觉得痛,只感觉脸挺麻的。”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卫生员给他粘了一块胶布止血后,他又咬紧牙关,继续与土匪战斗,直至将匪患剿灭。


  赵老说,直到现在他的左耳听力一直受障碍,但他却说,这点伤不算什么,“就算是为了革命牺牲了性命,我也无怨无悔。”


  剿匪负伤后,他留在惠水住了三四年。因为负伤,他之前跟的营长让他去学习,后来他被安排到修文马家桥干部培训学校学习文化。


  1983年12月离休之前,他曾任六盘水市人民防空战备办公室副主任。


  “不忘初心,跟着党走”是赵老整个采访过程中爱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他说,此生最难忘的事情就是跟着党走。从离开家乡到参加革命直至解放,他在贵州一待就是几十年,中途也几乎没有回过老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受过党的教育,咱不能半途而废。”


  采访接近尾声,想起见面时赵老热情而亲切的与记者握手时的情景,这有力的一握,让记者不仅感受到他身体的力量感明显是强于常人,甚至让记者在瞬间感悟到这力量其实就是赵老一生对革命信念的无比坚定。


  使命

  保家卫国


  采访当日,见到记者前来,齐同学老人放下手中的书从窗户边走了过来。尽管已是96岁高龄,弱小的身躯也有些佝偻,但他依旧精神抖擞、行动敏捷。


  作为参与解放三都的亲历者,齐老说这是一件让他永生难忘的大事,“虽然过去整整70年了,但那时的兴奋和激动依然很清晰!”


齐同学.jpg

  齐同学老人近照


  1950年1月13日,三都县人民政府成立。1月15日,齐同学奉命调到三都县任公安局长,配合接管工作。“三都县地处偏僻,解放较晚。由于没有及时派干部接管,敌人钻了空子,搞了许多破坏。”


  当时,三都县公安局接管了国民党三都县党部、三青团三都县筹备处、三都县参议会等单位,反复宣传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从而揭穿敌人的破坏阴谋;收缴了枪支弹药;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对国民党特务人员进行登记;狠抓禁绝鸦片烟工作。


  “三都解放后,敌人不甘心失败。1950年初,县境土匪四起,先后四次攻打县城。”2月13日,齐同学带领三都县公安队随一五一团2营副营长陆安军带的两个排,前往达地、盘石和丹寨县的乌洛,配合大部队围剿雷山谢世钦匪部,在乌洛活捉黔东南绥靖区少将参谋长李铁夫和一名参谋。


  3月中旬,土匪活动更加猖獗。300余名土匪攻打三都县城,恰逢地委副书记金凤带领部队和部分干部回都匀经住三都县城。“我们兵分三路同时对敌攻击,大获全胜。”


  “在半年多的军事进剿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政治攻势,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对土匪的宽严政策,使不少受骗上当的匪众和部分匪首开始醒悟。”剿匪斗争胜利后,齐同学与县委班子成员一道带领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恢复生产、建设家园。


  1953年2月以后,齐同学先后任三都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都匀地方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专职),罗甸县县委书记,黔南州公安局长,直到1984年12月离休。


  弹指一挥间,转眼70年过去了,当年参战时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是耄耋老人。


  “参加革命后,没想过回去,因为党需要我们。”当记者问“参加革命后中途有没有想过回家”时,齐老的回答斩钉截铁。“作为一个老公安战士,我愿为打击敌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91113112406.jpg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特别支持

监制/袁燕

策划/骆明 周文君 王一丁

图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娟

海报/胡佳易

视频剪辑/卢达极

视频素材来源于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