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朱德故乡如今什么样?百姓住进新房,村里产业旺!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捷


微信图片_20191111231235.jpg

墙上的四句话,描绘了安溪潮村的新生活


  “我们家里世世代代养鸡,却从来没想过养鸡还能挣大钱啊!”


  80岁的谭友恒老人站在自家门口,背后是新建起的二层小楼,白墙青瓦、窗明几净,身前方正的菜园子,瓜果葱郁、生机盎然。他捧着一张照片,图中的他坐在住了几十年的旧房门前,斑驳的外墙,只有门框和正门口刷了一圈水泥,显得好看一些。如今住进新居的谭老爷子满面容光,说不尽道不完的是幸福的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191111231245.jpg

谭友恒老人的旧房和新家


  这里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正是伟人朱德的故乡。故事正发生在安溪潮村,水泥路通向每户人家,每户人家门前的菜地都经营得井井有条,穿过漂亮的新房,大路对面是村里新建起的产业园区,村民们出门走不了几步路就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农民……这一切都源于几年前村里的一次“大动作”。


  2016年,村里打算为大家集中修建新房。“当时大家的居住条件都不好,房子破旧不堪,住在山上的更是困难。”村支部书记彭杰介绍。村里规划了一片地,提供了一户一体、两户一体、三户一体等多种房型,大家可以选择和老邻居继续住在隔壁,也可以住进独栋小楼,住房面积则按照家里人口多少根据标准核定。为了让老乡们的生活习惯得以延续,每户门口还规划了整齐的菜地,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劳作。

微信图片_20191111231226.jpg

百姓们从山上的旧房搬进了统一修建的新房


  新房子要让大伙儿花钱么?“我们有旧房拆迁补贴,还有土地挂钩项目资金,老百姓几乎不用掏钱,只要自己添置些家具就行。”彭杰说。


  从山上搬到山下,住所变了,生活方式自然也变了。


  村里搞起了蛋鸡场,谭友恒用家里的土地流转和政府提供的5万块钱免息小额贷款入了股,每年的分红有1.5万元,除了要还给银行的一年一万块钱,还能有5000块钱净收入,加上加上土地流转金、粮食补贴和高龄补贴等一些列费用,谭老一年能有一万块钱左右的收入,这还不算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呢。


  “谭老还主动不要低保,在村里都是模范!”村里人说。


微信图片_20191111231210.jpg

村里生态十分宜居


  如今的安溪潮村,蛋鸡场发展兴旺,年产值已达2000多万,水果蔬菜大棚生机盎然,每到果蔬收获旺季,桃、李、葡萄引得周边游客纷纷前来采摘。以产业为龙头,“业主+贫困户+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串联,果蔬采摘完成就有客商到村里直接收货。


  贫困户流转土地有收入、到园区务工有收入、自家经营农家乐还有收入,一个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四五千。彭杰和村民们都不由得感叹:“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回来了,村子也从‘空心村’‘老人村’慢慢变回了‘中青年村’,生活是越来越好啦!”


微信图片_20191111231308.jpg

美如画卷的安溪潮


(责任编辑: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