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坝区传捷报】调结构 兴产业 富农民

——六盘水市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定珲


  这段时间,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大桥坝区热闹非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采摘、清洗、打包的身影。


  今年45岁的村民李光全,已有几年不种地了,如今他有了新身份——蔬菜经纪人。


  每天,李光全统计好市场需求订单后,会给周边农户下单,午后顺着村里的机耕道一家一家收购,再开着大货车拉到蔬菜批发市场售卖。


  “以前,我只种了三五亩菜,客户觉得少。”李光全说,自从做了蔬菜批发,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现在年收入大约在十万元左右,蔬菜更是发往了威宁、纳雍等周边县。


  曾经的片片坝田如今连接成了773亩的坝区,将周围三个村民组402户近2000人紧紧系在一起。随着大桥坝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耕种步道实现了微耕机耕地,建设的提水灌溉配套设施、管道常年运行通畅,加上合作社引领提供技术支持,农户们还学会了“错峰种植”,个个都是底气足、钱袋鼓、心情美,种出来的60余种绿色蔬菜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如今,大桥坝区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基地也辐射到周边田间地块,发展成面积达1200余亩规模的大型蔬菜基地,从坝区涉及的三个村民组402户近2000人扩至七个村民组852户3789人,坝区蔬菜销售年总产值能够达到6000万元,不断推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坝区美如画,秋后传捷报。大桥坝区,仅仅只是六盘水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角”之一。


  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决向省委、省政府看齐,始终坚持将坝区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主载体、主战场、主平台,把500亩以上坝区打造作为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器,扎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六盘水市有49个坝区、7.2万亩,坝区内农户6.17万户、23.21万人。市委市政府始将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及时深入研究、及时安排部署,探索建立“五有五率”工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成果突出。按照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调增高效经济作物规模的原则,立足坝区资源禀赋,抢抓省、市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等省、市领导领衔推进的重点产业。


  ——主体培育成效显著。通过内引外招等方式,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定向定点开展招商,引入省内外优强企业,推动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由“政府主导包办”向“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全面参与”转变。目前,全市坝区共引进和培育县级以上企业21个(含国有平台公司),发挥作用的农民合作社54个,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96个。


  ——土地流转成效明显。按照“村支主导、坝区统筹、面积不变、土地置换、图斑到户”的原则,大力推进坝区土地流转工作。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49个坝区已完成土地流转(入股)3.82万亩,较2018年全年土地流转面积增长11.7%,土地流转率达到53.1%。


  ——基础完善卓有成效。积极整合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小型农田水利、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电商等项目资金投入坝区建设,推进坝区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夯实坝区发展基础。今年新增建成田间道路58.4公里,机耕道、生产便道、产业路累计建成350公里,100%坝区实现了与外部高速路网的互通;累计整治坝区土地2.32万亩,其中今年整治土地7033亩,建成灌排沟渠195.7公里,较去年新增76.2公里,建成喷滴灌设施4838亩,坝区水利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坝区内电网设施基本完成了升级改造,可满足坝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通讯设施实现全覆盖。


  ——经济效益成果突出。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49个坝区共生产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副产品8.2万吨,实现总产值4.7亿元;坝区内平均亩产值达到652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76元,平均亩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20元、452元。9个坝区的平均亩产值突破8000元,达到创建达标坝区的标准,其中:3个坝区的平均亩产值实现12000以上,达到创建样板坝区的标准。


  今冬明春,六盘水将按照“调结构、提基础、增效益”的原则,抢抓秋冬种的有力时机,做好坝区长线产业管护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草本中药材等短平快特色产业,完成蔬菜1万亩、草本中药材180亩、其他经济作物5277亩(含4500亩猕猴桃);油菜2000亩、其他粮油作物2000亩的种植任务。新增流转土地6000亩,实现坝区土地流转率61.38%,实施好总投资3403万元覆盖18个坝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啊啷坝区冷库建设项目、郎岱75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完成7个样板坝区、18个达标坝区的创建目标,全力提升坝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访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

  “六个坚持”实现“六个转变”

  ——六盘水市深入推进坝区高质量发展见成效


  近年来,六盘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500亩以上坝区打造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的决策部署,坚持将坝区建设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手段,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重大政策措施,按照“调玉米增特色,补短板强基础,延链条增效益”的思路,以产业革命“八要素”为指引,运用“五有五率”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坝区农业经济从自给自足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推动坝区“脱胎换骨”。


  在推进坝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坚持把传统“为吃而生产”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融入到“为卖而生产”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来,几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依托“3155工程”启动抓、立足农业产业园持续抓、落实产业革命部署深化抓,一任接着一任抓坝区建设。目前,坝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100%坝区实现了与外部高速路网的互通,累计整治坝区土地2.32万亩、建成灌排沟渠195.7公里,喷滴灌4838亩,水利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流转土地是坝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建设的前提。近年来,我市积极采取村支主导、坝区统筹、面积不变、土地置换、图斑到户有效措施,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流转土地,推进坝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49个坝区已完成土地流转(入股)3.82万亩,较2018年增长11.7%,土地流转率达到53.1%,11个坝区实现了土地100%流转,成功打造了31个3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市打造了282个相对集中连片的千亩以上基地(其中:万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基地15个)。


  “产得出、卖得出”“产得好、卖得好”是坝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以主导市内市场、抢占市外市场为原则,扎实做好冷链物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坝区生产的农产品产销两旺。目前。坝区内已建设冷库库容3574吨,为坝区配套冷库库容5.72万吨,服务覆盖了24个坝区,为坝区“销得远、销得俏”提供有力保障。


  合作共赢是坝区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我市以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为契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开展股份合作,让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联产联业、连股连心”的产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