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坝区传捷报】黄平县旧州坝区:种上精细菜 增收乐开怀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锦焘 通讯员 潘雪


黄平县旧州坝区:种上精细菜 增收乐开怀.png


航拍旧州大坝一角

  

  金秋时节,放眼黄平县旧州万亩坝区,一条条产业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大棚分布其间,一片片蔬菜地绿意盎然。一道道金黄,一层层翠绿,处处传递着丰收喜悦的气息……


  选准产业,万亩良田种蔬菜


  今年以来,黄平县牢牢把握“八要素”,全力推动坝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中,黄平县首先着力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一改过去只种传统作物,大力发展精蔬菜产业,就是黄平县针对旧州坝区自然资源优势选择的一剂良策。


  “旧州坝区的总耕地面积是1.8万亩,已流转1.3万余亩,覆盖19个村。已发展蔬菜5000亩,正在整地待种植蔬菜5000余亩。”黄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学文介绍说。


贵州鼎泰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程时军查看红叶莴笋长势


  记者走进位于大坝的贵州鼎泰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给蔬菜除草培土。“看这个红叶莴笋的长势,再过一个月就能上市了。”这家公司的基地负责人程时军面露喜色。


  在旧州大坝,莴笋的种植面积已达到420亩。


  正在基地里给莴笋敷地膜除草的沙井村贫困户付大乾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都60多岁了。“在基地里干活,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有四千多元收入,够用了。”付大乾笑得合不拢嘴。


  在坝区,种蔬菜产生的收益,以及公司连接市场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市场意识,越来越多的农户打消顾虑,转种高效益的精细蔬菜。培训农民的效果显著。旧州镇白纸桥村村民杨小华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基地种蔬菜,自己到基地务工,每月有3000元工资。“我们以前只种水稻和玉米。如今一年可以收入两三万,很满意。以后我也要跟着公司干,自己种蔬菜。”


  据介绍,黄平县为了确保旧州大坝精细菜产业发展,在资金筹措方面,整合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及东西部协作资金等投向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秋冬种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打算用2年至3年时间创建省级高效设施农业样板坝区。截至目前,投入到旧州坝区资金已达4000余万元。


付大乾在基地给蔬菜除草


  龙头带动,坝区农户增收入

 

  据了解,旧州坝区实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部门示范发展一批、村级发展一批的“三个一批”模式,目前已引进17家龙头企业到坝区。


  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已有1年多的时间。这家公司的基地里,自动化种植生产的温室大棚随处可见。


  眼前,牛奶玉米正进入采摘期。“这种玉米可以生吃,水分足还很甜,很受销售商欢迎。今年种了60亩,大概要摘到11月中旬,预计产量有30万斤左右,收入在60万左右。”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剑飞说。


  目前,该公司已流转土地510亩,还种有台湾玉香冬瓜、牛奶香瓜、白玉苦瓜、红叶莴笋等精品蔬菜系列20多个品种,均已陆续上市。


  “以玉香冬瓜为例,一亩地可产3万到5万斤,售价在1.5元左右。目前有不少村民来咨询,我们要带动农户一起种植。”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潘清泉说。


  “我们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利益联结实现贫困群众抱团发展。”赵剑飞说。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了两个村级合作社抱团发展,一部分土地直接从村民手里流转,另外一部分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流转。流转出来的土地由公司一体化运营,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在基地里务工。贫困户既获得土地流转费,又有了务工收入,还有入股分红。


  目前,该公司基地还吸纳贫困劳动力近100多人务工,务工人员日均增收70余元。草芦坪村贫困户刘文祥刚从玉米地里走出来,他对记者说,自己60多岁了,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在基地干些抽水的活儿也不累,每个月还有固定的1200元收入,自己很满意。


  “明年我们将对几个试种的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到时可吸纳附近的寨碧村、草芦坪村400名到500名贫困人口务工增收。”赵剑飞说。


航拍旧州大坝一角


  产销对接,蔬菜远销到沿海

  

  在这个坝区,由于龙头企业发挥的作用,让大家打消了对销路的顾虑。


  “这一片莴笋种之前就先签订销售合同,种子也是公司给的。采摘后直销广东虎门。”贵州鼎泰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程时军说,“广东市场方面说了,种多少收多少。”


  他告诉记者,红叶莴笋适合秋冬栽培,亩产量能达到8000斤到10000斤,按照每斤0.5元的收购保底价,每亩产值达到4000元到5000元,整个基地的产值就有200万左右,效益可观。


  “我们也是走‘订单式’的路子,把产品销往北京、重庆和贵阳等市场,村民跟着我们种,风险低、收益高。”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剑飞说。


  细致的技术服务,也给广大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在旧州大坝内,位于大碾房村的黄平新农源蔬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省级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


  “刚开始种植马铃薯,村民都在观望。”合作社负责人田仁福说,后来村民到合作社务工,看到了效益后跟着一起种,现在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


  而让大碾房村民从务工人员到马铃薯种植户的转变,得益于一种叫“覆膜打孔”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县里农业部门给我们培训了这种技术,人工少、产量好,一亩地平均产4000斤。”田仁福说,有了技术支持,种植规模扩大了,瓮安、贵阳的销售商纷纷上门收购。


  坝区还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头作用,从土地流转、组织务工到调解矛盾纠纷,都有党支部带领党员在发挥作用。群众对党支部的认可,让很多困难和矛盾迎刃而解。基层党建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走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是旧州大坝发展的主线。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创建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产业示范亮点,示范带动的作用已逐步显现。”黄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学文说。(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