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坝区传捷报|碧江区和平坝区:“终于能靠农活致富了”

01_01_3010.jpg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煜妤


  金秋十月,铜仁市碧江区和平坝区生机盎然,微风中飘着瓜果和蔬菜的清香。

  然而,前些年的和平坝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传统作物增产不增收,当地村民生活无法自给自足,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坝区开始撂荒。

  如今,碧江区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全力推进和平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坝区实现了天天有菜、季季有果,产品不愁销路,村民收入越来越好。预计今年和平坝区将实现亩产值9237元。

  产业选择 时令果蔬效益高

  和平乡距铜仁城区17公里,乡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共有3158.7亩坝区,分别是和平坝区、龙鱼坝区、德胜屯坝区,其中和平坝区面积为1239.7亩。

  “以前种玉米、红薯,产值不高、产量不好,一年到头还不够吃,即使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这么好的条件,没利用上,甚是可惜。”谈起坝区过往的景象,和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兴昌不禁感慨。

  2018年,“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让和平坝区振奋起来。碧江区对坝区发展做了详细规划:围绕铜仁主城区50万人口农产品消费市场,引进铜仁市锦江绿色蔬菜公司等龙头企业,成立绿怡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铜仁兴发葡萄种植等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重点发展果蔬产业。

  目标明确,说干就干。碧江区整合财政资金737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划分对应的坝区“责任田”,下派农技专家蹲点指导,以铜仁市锦江绿色蔬菜公司为引领,流转土地600亩,其中育苗基地20亩,钢架大棚106个,带动和平坝区1000多亩田土规模种植。


  曾经低产、低效的玉米,已被经济价值更高的时令蔬菜、精品水果取代。茄子、辣椒、黄瓜、豇豆、冬瓜等20多种蔬菜沿着坝区一字排开,葡萄、李子、八月瓜、柚子等10多种水果硕果累累。

  “产业选得好!自从种植时令果蔬后,我们家家户户盖上新房,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做了大半辈子的农活,终于能靠农活致富了。”正在柚子地劳作的村民王爱香说。

  目前,和平坝区日均蔬菜产量达6吨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蔬菜产量已突破1700吨,产值398万元,精品水果产量300余吨,产值220万元。

  利益联结 收入稳定村民乐

  “过去,做农活养活不了一家人,必须外出打工,现在每月务工收入就有3000多元,相比在外,生活各方面还节省一笔支出。”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石秋香很感慨。


  2018年,坝区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引龙头、带农户,通过经营主体流转周边农户土地,让农户进园务工和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除了务工收入,我还有土地流转金和入股分红两项稳定收入。”石秋香说家里的12亩地,每年可获得近8000元的土地流转金。

  和石秋香一样,坝区还有300多户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又在田间务工。他们平均每月每人固定务工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数据显示,去年和平坝区通过经营主体给424户贫困户分红,平均每户分红1000至1500元;带动周边群众1322人务工,每人每天70至100元。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00元。

  产销对接 平台支撑不愁卖

  10月29日,晨曦初现,村民张碧琴与其他农户,在坝区里忙着采摘沾着露水的大白菜,两辆白色货车停在路边,等着将新鲜蔬菜装车送到宏畅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我们每天至少要卖出2000斤菜,而且我们只管种,专门有公司、合作社上门收购,不愁销不出去。”村民张碧琴高兴地说。


  张碧琴种植较早,虽然面积只有3亩,但销路是她最头痛的事。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蔬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她好几次都想放弃,正当她心灰意冷之时,产业结构调整让她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众多平台为支撑,不愁销不出去,只怕菜不够卖。以前不敢多种,现在还承包了20多亩地,今年能挣10来万呢!”张碧琴笑得合不拢嘴。

  2018年,碧江区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围绕铜仁城区消费市场目标,在铜仁市宏畅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销售专区,促进坝区的果蔬产销一体化发展;此外还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超市等活动,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

  今年,和平坝区预计全年生产蔬菜1881吨,产值560万元以上,将实现每亩产值9237元。(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