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七个补、六个不、五个看、五个一致、四个好”

铜仁创新探索“76554”工作法决战脱贫攻坚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聪

01_01_3000.jpg

  “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摆脱了苦日子,过上了好生活!”近日,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鱼塘村,85岁的村民侯再华指着自家房子动情地说。


  侯再华的女儿已远嫁他乡,家中只剩他与老伴居住,是村里重点帮扶对象。该村通过“四改一维一化”等惠民工程,让他家房屋焕然一新。


  走进侯再华家,厨房里挂着腊肉等食材,客厅里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老人打开储物柜,指着一袋大米乐呵呵地说:“这是驻村干部前几天送来的,够我和老伴吃好几个月了。”


  “看贫困群众生活好不好,不能只看房屋外表,还要看他们家里摆的、身上穿的、锅里煮的、柜里放的、床上铺的。”鱼塘村驻村干部晏彪说。


  晏彪说的“五个看”,是铜仁市“76554”扶贫工作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市创新探索“七个补、六个不、五个看、五个一致、四个好”工作法,全方位推进、评估、巩固脱贫成效,为特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良好示范。


  七剂“补药”强筋骨 靶向施策扶真贫


  “‘七个补’不仅让我们一线干部干有方法,更让我们干有底气。”印江自治县龙津街道杉木岭村脱贫攻坚队长邓波自信地说。


  杉木岭村山高坡陡,发展滞后,是龙津街道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近年来,该村聚焦问题,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成功摘掉了穷帽。


  “刚进村时,日夜忙碌却不得要领,而‘七个补’中提出的勤能补拙、将功补过等,让我们打开了思路,坚定了信心。”邓波坦言。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各地贫困面貌相似,但致贫原因却各不相同。如何根据村情实际,谋划一条长久的脱贫之路,是摆在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5月,铜仁市根据实际提出“七个补”,即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勤能补拙、合力补位、将功补过、激励补偿、亡羊补牢。这“七个补”,被铜仁干部群众称为“七副补药”。


  通过亡羊补牢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即通过互比互学补不足,并补齐脱贫攻坚一线保障不足短板。而查漏补缺则是完善精准识别和退出管理机制,杜绝漏评、错评、错退。


  该市还制定干部激励关怀机制、干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实施办法、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等,允许干部将功补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干部勤能补拙,不断调动广大一线干部积极性。


  同时,建立科学高效的作战指挥机制,充分整合参战部门、企业、协会、商会等力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铜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把“七个补”作为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意识、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补齐脱贫摘帽短板,高质量做好脱贫摘帽各项工作。


  紧扣“六不”出实招 激发动力真扶贫


  见到李强时,他正忙碌在基地里,带领10多名村民管护花椒。他说:“我目前一共养了33头牛、6头猪,今年还新植花椒180亩,去年单是养殖收入就有10多万元。”


  李强自幼家贫,9岁时上山砍柴摔断右臂,因没钱及时治疗而导致截肢。但他身残志坚,在政策扶持下发展种养业,不仅当上了“老板”,还带动同村30多名残疾人共同致富。今年6月,李强主动递交了“退贫申请书”。


  扶贫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然而,少数贫困户却抱着“扶着墙根晒太阳”的思想,缺乏主动脱贫内生动力。


  对此,铜仁提出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包干不包办、苦干不苦熬、借力不省力的“六个不”,将之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引导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的奋斗实现脱贫摘帽。


  该市通过推进“文军扶贫”,用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口袋”“脑袋”双富,提升就业增收能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同时,采取包干不包办的方式,注重发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不让贫困群众当“看客”。抓住产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精品蔬果、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此外,该市还提出“借力不省力”,通过成立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共建铜仁苏州产业园和开展“同心战贫困千企帮千村”等活动,向金融部门、对口帮扶城市和社会各界“借力”,以扎实成效引导各方聚力脱贫攻坚。


  创新战术促实效 确保群众真脱贫


  每天傍晚,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83岁老人李国秀,都会赶往村里的广场跳舞。她说:“活了一辈子,现在我是越活越开心。”


  过去,由于条件艰苦,经济落后,村里人从早到晚为生计发愁,业余生活十分枯燥,精神文化欠缺,导致矛盾多、内生动力弱。


  近年来,任家寨村通过桶装水厂及精品水果等产业带动,2018年人均年收入超过了万元。同时该村还制定《村规民约》和《计分制办法》等,有力促进乡风文明。


  为确保群众真脱贫,扎实巩固脱贫成效,铜仁以“五个看”来评判精准脱贫质量,即看家里摆的、看身上穿的、看锅里煮的、看柜里放的、看床上铺的。


  通过实地结合“五个看”、实地查阅“四卡合一”公示牌和“一户一袋”、实地开展访谈、实地比对检验,铜仁创新提出了“客观有的、系统录的、袋里装的、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五个一致”管理法。


  “五个看”是判断贫困群众是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方法,“五个一致”是对脱贫攻坚情况客观、全面的反映。


  而“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这“四个好”则是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准。


  这一系列创新“打法”,为铜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动力。该市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灵活运用“76554”工作法,集中火力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正在全力撕下绝对贫困标签,向着乡村振兴目标奋进。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贫困发生率从30.45%降至2018年的4.4%,减贫102.91万人,目前10个区县中已有4个脱贫退出,2个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连续8年考核排在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