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坝区传捷报|平塘六硐坝区:绿意浓 蔬果丰收村民笑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见习记者 陈庆

01_01_2999.jpg

  秋后的平塘县者密镇六硐坝区一派生机勃勃,成片绿意不减的茭白,白色西瓜棚、茄子基地,构成一幅鲜活的丰收画卷。


  六硐坝区包括者密镇六硐、平河两个村,坝区总面积4300多亩。近年来,者密镇紧扣“八要素”,精准产业选择,通过实行高效轮种、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乡旅结合“后备厢经济”,让坝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因地制宜 精准择业


  过去,六硐坝区主要以发展水稻、油菜、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投入多、产出少、收入低成为困扰地方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全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中,六硐坝区充分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等资源优势,引进多家企业入驻坝区发展茭白、西瓜、茄子等经济作物种植。


  贵州省玉金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东经过多次考察,选择在六硐种植茭白,他对记者说:“这里种植的茭白品质优良口感好,价位自然也高,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一年四季销路不愁。”


  今年,坝区已种植了1500亩茭白。茭白一年种多年收,持续收成时间可达5年以上,最高可达10年,年亩产4600斤上下。按每斤3元计算,年亩产值可达13800元,每亩纯收入10000多元。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每户有1人务工,每年可实现18000元以上收入。茭白产业直接、间接带动了坝区184户贫困户579人脱贫增收致富。


  平塘县者密镇平河村村民石道阳从坝区开始种植茭白就在这里务工,他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笑呵呵地说:“在这里一个月做20天工,能挣3000块。而且基地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我很满意现在这份工作。


  在平河村,土地收获荷兰豆后,已经种上了西瓜,当地群众正在大棚里收西瓜。“我们紧跟市场,做好市场调研,种植跟订单接轨,以市场来指导我们具体生产,在农田里实施蔬菜轮作种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良土壤,还能持续不断的给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一举多得。”李卫东介绍说。


  平河村网格长黄诗燕告诉记者,现在土地一年可轮作两到三季,坝区四个区域亩产值均可达到10000元以上。“现在全部种的是大棚西瓜,等西瓜种植结束,我们又将种植其他高效农作物,让土地最大化利用。农村产业革命让群众明白了科学种植高效作物带来的巨大效益。”黄诗燕高兴地说。


  依托平台 产销不愁
  2018年以来,者密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多家企业入驻六硐坝区,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


  公司的入驻,让坝区产品准确对接市场,确保产值最大化。者密镇党委书记田景安说:“六硐坝区资源非常好,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做好统一规划,哪个区域适合种什么品种,把面积落实到丘到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合作社把农户们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构建“校农结合”;龙头企业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对接,确保了坝区种植的高效销路,并实现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者密镇平河村的包村干部石兴美说:“六硐坝区作为平塘县500亩以上规模的大坝区,每年都会产出许多蔬菜。以前种植蔬菜会因销售而发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地后,提高了大家的致富信心。”在基地务工的石玉月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种的菜不得了,都卖到广东、香港去了,我们的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了。”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六硐坝区四个区域(板块)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田、效益田。


  农旅结合 纵向发展


  六硐坝区的六硐景区是国家3A景区,景区内峡谷幽深、河水清澈,有小三峡之称,拥有着集峡谷、河流、沙滩、草地、树林为一体的田园风光。者密镇在六硐坝区的发展上,还充分借力六硐景区和平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探索农旅结合发展之路。


  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将目光关注到游客自驾车的后备厢上。


  者密镇平河村包村干部石兴美说:“以前游客来玩的时候,车后备厢一般都带了很多零食,回去时后备厢就空了。我们要让高效农产品塞满游客的后备厢。”


  如今,者密镇正按照“田里种优质蔬菜,土里种精品水果,圈里养黑毛猪,坡上养生态家禽,家中生产民族刺绣”的发展思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革命大文章,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