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老家乡愁 | 吴道科:麻雀吵窝

  在我还未跃出“农门”前,我的时间是在偏远农村度过的,那时我家正房右手边有块两分多的空地,地上有竹子一片,鸡瓜糖树、九桐皮树各一根。那片地特别遭鸟,在我印象中,喜鹊光临过,猫头鹰也来过,听到过斑鸠叫,青菜雀(蜂鸟)还常在竹丫上做窝,那种尾巴长得长长的如打蛇鵰的老人讲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转世的鸟也曾见到过两三次,但看得最多的应该是麻雀。作为留鸟一族的它们,一年四季都不难找寻,春夏秋冬在竹林间穿梭,在竹林地下寻食,尤其是夏秋地上冒出的蚯蚓等小昆虫,麻雀们欢喜喙食的场景时常在大脑中闪现。


  麻雀又叫家雀,一般野外虽有,但都喜欢与人相聚,与家燕一样都将窝砌在人家户,不同的是主人置有木框在堂屋顶板楼枕处,燕儿只须含泥沿边砌就成家,而麻雀却是找寻野枯绒软草从屋檐瓦缝中钻进去,到屋檐一定深度将草聚集精心编排成“窝”,麻雀由此又有一个俗


  名:“屋檐麻雀”。


  后来我因考入学校参加工作,走出了农家进了城,我发现那与人如影随形的麻雀也在城里生息繁衍,成了城市里的即“家”又“野”的精灵,成了城市的一大成员。


  麻雀虽有别名家雀,其实具有十足的野性,从农村到县城我从没见有人把它独自养活过,不管何种手段捕来,关在笼中任凭山珍海味硬是不吃不喝直至活活饿死。


  麻雀小,乡下曾有言:“斑鸠四两鸽半斤,十只麻雀一斤不用称称!”成年麻雀重在一两(50克)左右,它的蛋也小,成人中指般大,数量上每窝5枚左右,成活率一般达95%以上,农历四五月份开始筑巢产卵孵化,七八月份幼鸟已成成鸟,在人家户附近欢歌笑语,但麻雀虽小,却也与其它生物一样肝胆五脏俱全,精制无比,实在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杰作。


  除了这些原因麻雀给人印象深深,其实最不可思议的是“麻雀吵窝”。以前在农村及我家竹园见证若干回,现在小县城里也在一些离人家较近的中形且枝繁叶茂的树上发现过多次。具体季节一般是在夏末至深秋,在天气晴朗通透度极高的尚好天气中,吵窝的时间,早上是天刚麻麻亮,下午是擦黑时。据笔者观察,刚开始时两三只叽叽喳喳不停,随后七八只聚集,再后是一群一群地从四面八方飞来,少时百余只,多时上千上万汇聚,个把小时才散去,其间叫声不绝于耳,老辈人盖定的“麻雀吵窝”大老远用望远镜观察,有的在树上跳上蹿下穿梭于各鸟之间,有的三两只互相对着鸣叫,也有的不时拍打翅膀扑向对方发起肢体接触,那场面甚是宏大,热闹非凡,即便有人为撵开而人离开不一会又聚拢,像似在开重大会议,像似重要庆典,像似矛盾排解排查,像是交朋结友……不懂麻雀语,不知麻雀情,我等非鸟类无以琢磨,仅仅是以人之心度麻雀之腹。不过,麻雀吵窝老人有时是用来斥责人的,即对吵吵嚷嚷找不着话头行为喝斥,这当然不管鸟事。


  不过,这种现象,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这正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的一个标志,而且,它现在真真正正构成了笔者所在苗乡侗寨难解的一道自然奇观。

  文/吴道科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编辑/杨简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