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在线访谈|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访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安银基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设施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更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我省将用4年时间协同推进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10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当代先锋网、天眼新闻就“六网会战”相关内容对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安银基进行了专访。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安银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实习记者 徐宁峰 摄


  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8月初省政府也召开全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推进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您介绍一下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实施背景和基本要求。

  

  安银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结合我省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充分了解地方实际需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8月初省政府召开全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推进大会,提出了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基本要求:按照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的要求,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坚持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举,按照“联通畅通、成网配套,服务产业、保障民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机制、增强保障,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稳住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力争用4年时间,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建成“六网”、实现“六通”,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保障民生协同配套的精准性和系统性,加快形成与全面小康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为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强有力基础保障。

 

111.jpg

 黔南州贵龙纵线加油站二站在建现场(省发改委供图)


  问: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将有力促进我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网配套,将有力服务产业、保障民生。请您介绍一下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目标任务。


  安银基:路网方面,要实现多式联通,建成以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和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为主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到2022年,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全省铁路总里程超过4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900公里,铁路省际通道达到17个。高速公路总里程力争突破1万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6个。新开工(续建)普通国省道4400公里左右(其中建成3600公里左右),新改建农村公路3.54万公里(含3万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建成贵阳机场三期工程,力争建成威宁机场,全省开通航线467条。建设四级航道210公里、五级航道270公里,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水运出省通道2个,加快形成“两主三辅”规划水运网。形成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2号线组成的轨道交通骨干网。


  水网方面,要实现城乡灌通,构建互联互通、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围绕水网连通有突破、工程供水能力有提升,大力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及配套水网、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大中型灌区续建和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观音、花滩子等7座大型水库,双桥、打鱼凼等349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等,构建互联互通、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初步建成黔中和黔西北两个区域水网,充分发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对贵阳市的供水保障功能。到2022年,全省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


  电网方面,要实现三网架通,改造提升输电网网架、城市电网、农村电网,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构建“三横一中心”的500千伏骨干电网网架,确保黔电送粤(含黔电送深)800万千瓦输送容量和年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的通道能力。各市(州)220千伏电网形成“环网为主、链式为辅、网间支援”的结构。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和兴义地方电网“两网融合”发展,实现全省“一张网”。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实现各市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充电设施全覆盖,桩车比达到1:1。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2019—2022年,分等级新建及改造变电站165座、输电线路17231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412万千伏安。


  地下管网方面,要实现同步连通,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完善入社区、入小区支管网建设。推进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研究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入廊标准、收费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建设一批地下综合管廊。2019—2022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达到9500公里,其中污水管网2800公里,雨水管网1500公里,供水管网3200公里,燃气管网2000公里。县城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94%。


  油气网方面,要实现全域输通,实现管道天然气或罐装天然气“县县通”,统筹规划全省天然气“一张网”,构建国家级干线、省级支线、县级联络线三级输配体系,形成以“3条国家干线、8条省级支线、45条县级联络线”为骨架的全省天然气网络。强化天然气“毛细血管”建设,推进天然气进社区、进园区、进院落。研究制定新建小区、住宅小区天然气管网规划强制性规定。2019—2022年,全省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2199公里,累计建成3222公里,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合理规划布局油库、加油站,各市(州)至少保有1座成品油油库,建成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


  互联网方面,要实现高速融通,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如期实现5G商用,打造高速、稳定、安全的骨干通信网络。实施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力争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光纤覆盖格局。2019年开展5G示范运用,2020年5G规模商用,2022年实现5G全面商用。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18000Gbps。实施互联网提升工程,推进6000家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施“一云一网一平台”引领工程,建成云上贵州“一朵云”、实现“一云统揽”,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建成智能工作“一平台”。实施“数聚贵州”工程,推进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华为、苹果、腾讯、FAST等建设,打造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


 

222.jpg

黔南州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省发改委供图)


  问:我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方案有什么创新及亮点?


  安银基:一是充分体现“网”的特点。根据我省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围绕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基础条件与产业配套等强化基础设施网格化、网络化、集成化。二是充分体现“会”的特点。主要是强化省级顶层设计,在实施意见中通过制定“六网”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指导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用4年时间,协同推进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六网会战,统筹考虑了六网之间的匹配性和关联性。三是充分体现“战”的特点。通过画好顶层设计图、吹响会战集结号,本着尽力而为的原则,切实发扬同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精神,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跨越,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奋发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四是充分体现“新”的特点。在实施领域方面,在加大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步加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问: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今后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一张蓝图”绘到底?


  安银基:为保质保量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我们从组织保障、规划引领、资金投入、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落实、督查考核等7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听取推进情况汇报,统筹解决“六网会战”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从项目谋划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要素保障等推进工作机制。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要分别建立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牵头作用,强化指导服务,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协调推进专项行动方案顺利实施。各市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区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各地、各部门要在与现有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分领域制定“六网会战”的项目实施规划,并由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谋划储备分领域项目库,并依托贵州省项目云汇总形成全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项目库,建立“建设一批、审批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项目储备情况,由各行业部门编制本领域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实际需求和投资能力,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时序、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并组织实施。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按规定安排省预算前期工作经费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六网会战”项目化落实,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333.jpg

黔南州三都县巫腰收费站至苗龙路口道路工程(省发改委供图)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一是各地、各部门要分类筹集建设资金。对规划内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区分不同的项目给予差别化的支持,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性项目以市场化推进为主,强化资本运营公司作用,积极支持“六网会战”项目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通过现有的基础设施投资类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合力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按期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全力争取国家资金。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铁路建设基金、民航专项基金、车购税补贴等,争取国家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按规定整合国家各项补助资金和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四是加大省级统筹力度。继续按现有政策支持公路、铁路、水运、机场等领域的建设,创新融资方式筹集300亿元资金建设3万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逐步解决农村公路“中梗阻”问题。利用现有产业资金、专项资金,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绩效承诺奖补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统筹有关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管网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用好省级煤层气开发利用财政资金,探索发行水利专项债券等。五是强化政金企合作。建立完善政策沟通和项目对接机制,分行业分领域召开基础设施项目政银企对接会,强化与银行机构合作。按照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的要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审贷,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快办理评审、放贷手续,依法合规加大对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融资支持力度。六是充分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强化省、市、县三级担保联盟和“担保+保险”等多种方式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已有省级担保机构在公开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为AAA级。由政府出资引导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再组建一家AA+级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或再担保公司。鼓励各级政府根据“六网会战”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政府融资担保分担机制。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要通过事中事后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六网会战”建设的融资成本。七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定期向社会推介发布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对带动示范作用强的民间投资项目要给予资本金和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八是通过充分挖掘项目运营商业价值,依法提供广告、土地等资源配置,运用项目打捆、区域打包等方式,依法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等推进PPP项目落地建设。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六网会战”基础设施项目与用地保障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大闲置土地整治清退力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出水平,提升“亩均效益”,为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腾出更多用地空间。进一步压减市、县出具审查意见、批复等时限,加快建设用地预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领域价格机制,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科学反映成本、体现质量效率、灵活动态调整的政府定价机制,加快理顺价格水平,有效激发投资活力和动力。纵深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电网企业经批准投资建设的提供输配电服务的固定资产全额纳入输配电有效资产。建立完善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价格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输配价格,完善促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一揽子价格政策。改革完善城乡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激励供水行业提质增效。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污水、垃圾处理PPP模式高质量发展的价格机制。落实地方铁路货物、旅客运输价格及客货运输杂费全面实行市场调节价。稳步推进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先安排“六网会战”项目林地指标。及时解决报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依规加快手续办理。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结合地方投资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资金筹措方案审核。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六是强化督查考核。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省有关部门要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视情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提请省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监督宣传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良好氛围。


整理/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岳端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