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东西部扶贫协作】辽宁省采访团走进六盘水第三日:“山海情深,我们感触颇深……”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定珲 屠琪 程达 李姗


    10月23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山海倾情决战脱贫”贵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主题采访活动辽宁省采访团,在六盘水的采访之行,从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菌种场里的一朵小菌菇上拉开了帷幕。


    上午,采访团走进水城县菌种场,场内高高堆起的木屑、自动化的菌棒设施设备、繁忙的加工生产线,吸引了采访团记者的眼球。


    “菌棒上的小菌菇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面对采访团的疑惑,水城县菌种场的工作人员耐心地介绍道:“木屑经过两次搅拌后通过传输带进入回旋机里进行分料,对初具雏形的菌棒进行人工装袋和扎孔后便运往115度的灭菌柜,生产出菌棒的雏形经过12小时的灭菌后,将其运往自动接种室内进行接种,之后再运往养菌种大棚进行培养,最终一朵朵小菌菇就会从菌棒上冒出来。”


    采访团记者边听边记,对水城县菌种场称赞不断。


    水城县菌种场,占地约140亩,有58个养菌棚,产量达到了5000万棒,生产出来的菌棒覆盖了水城县19个乡镇。目前,分布在各乡镇的食用菌基地共有1000余个养菌棚,将成为水城县最大的集菌种加工和菌棒生产为一体的菌棒生产中心。


1.jpg


    “水城县菌种场作为六盘水最大的菌种场,还是很有规模的,听说我们大连市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据介绍从3月份投产到现在生产的效果也非常好,所以说我们扶贫资金还是见到了实效,而且现在菌种场的用工已经达到解决了270多人的就业,其中贫困户就占到了100多人,我觉得无论从帮助贫困户就业方面,还是改变贫困户的一些观念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地“探秘”了一朵小菌菇的“长成记”后,大连日报记者赵蕴颖高兴地说。


    下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采访团来到位于市区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实地了解大连对六盘水的医疗帮扶成果。


    一下车,见到几位来自大连的帮扶专家,熟悉的口音让双方都感到十分亲切。


2.jpg


    根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相关工作要求,2016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与大连市中心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大连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多次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指导工作,并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专业援助等方面对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帮扶,成效显著。


    几年来,援黔医疗卫生工作持续启动“精准帮扶”加速档,目前辽宁省、大连市参与六盘水市医疗卫生帮扶工作的已有17家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各帮扶单位以最大的工作力度、最精准的举措,不断巩固扩大帮扶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六盘水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力推动六盘水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JPG


    看到大连与六盘水两院“手牵手”结出的一系列“新硕果”,辽宁日报的胡海林感触颇深,“医疗帮扶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两地的那份情怀,在六盘水,由于医疗条件的差异和医疗水平的不平衡,因病致贫的现象比较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援助单位和帮扶专家怀着对凉都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到六盘水扎根帮扶,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情怀也是非常宝贵的。”(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