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东西部扶贫协作】德江桶井乡:一个帮扶产业基地,带动154户贫困群众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中迪 见习记者 白春霞


  10月22日下午,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同心社区产业发展中心黑木耳基地内,村民杨先益正在基地里干活儿,只见她拿起菌棒,仔细查看后,把已经开始出菇的一面朝向天空放下。

WechatIMG85.jpeg

杨先益在黑木耳基地查看出菇情况


  “这都算少了,人多的时候有50多个人在这里务工,热闹得很。”杨先益今年34岁,是桶井乡同心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外地务工,自己则在家里照顾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由于二儿子手臂患有先天性半错位,全家的收入都用于给儿子治病,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2017年3月,杨先益开始在德江县桶井同心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天工资70元,加上加班工资,一个月收入2500余元。


  “以前就是在家带孩子,现在到基地务工挣钱补贴家用,家里顿时宽裕了不少。”像杨先益一样,受益于食用菌产业基地的贫困户,在桶井乡共有154户。2018年,该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65万元,170余户村民从中获得分红,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


WechatIMG83.jpeg

村民在同心社区黑木耳内务工


  “能发展起这个产业基地,多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的对口帮扶,2017年起,吴中区拿出160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我们建设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经过2年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基地了。”桶井乡副乡长涂文学介绍说,桶井乡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77户12494人。


  顺着涂文学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占地3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2条菌棒生产线,4个智能温控大棚以及280亩的生产基地,还有生产便道、排洪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涂文学告诉记者,这基地上的设施都是依托吴中区的对口帮扶资金建设而成的。


IMG_20191022_172840.jpg

产业基地里,技术顾问田善齐(右三)正在给村民讲解黑木耳种植技术


  自2017年6月开始建设以来,同心社区产业发展中心黑木耳基地已全部建设完成,该基地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投入扶贫资金160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基地的生产设施。


  “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进行发展,通过建立合作社,共覆盖带动黎明、场坝、高井、芭蕉、竹园、凤凰、春塘、鱼塘等8个贫困村800户贫困户3242个贫困人口共同发展。”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介绍说。


WechatIMG81.jpeg

桶井乡同心社区黑木耳产业基地


  出资建基地只是帮扶第一步,吴中区木渎镇还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基地引进成立太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对基地黑木耳进行订单式销售。


  良好的产销对接模式,让基地生产的黑木耳、香菇、羊肚菌等产品实现了产销两旺。2018年,该基地生产黑木耳100万棒,采收干黑木耳6万斤,实现产值265万元,盈利38.6万元。其中群众获得收入达106.7万元:劳务收入70万元,分红27.4万元,土地流转金9.3万元。


  “正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背景下,桶井乡得到吴中区木渎镇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不仅建起产业基地造福贫困群众,也搭建起两地沟通的桥梁。”吴飞说,现在,两地已建立起长效的交流机制,木渎镇和桶井乡将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交流,让东西部扶贫协作在桶井乡落到实处。(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