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春晖行动十五载·人物丨陈建强:渔溪沟村脱贫了,我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



  人物名片:

  陈建强,1973年生,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人。年轻时,外出打拼,卖过五金家电、办过酒厂、开过劳务公司,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人。现任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书记、春晖社社长,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荣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8年前,渔溪沟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镇里把陈建强列入村支书的目标人选。


  各级领导都找他谈话,村寨里的长辈和同龄的朋友也不断地跟他念叨村子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脱贫……


  破旧、脏乱、没有生机和生气、缺乏支柱产业、如何凝聚人心等等是渔溪沟村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说实话,我犹豫过,家人也劝我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经过深思熟虑,陈建强还是决定回到村子里,“我是最先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一拨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许多村民至今记忆犹新。他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信任,顺利当选村支书。


  与当村支书的工作不同,陈建强二十多年一直在外打拼,卖过五金家电、办过酒厂,后来又在城里开了劳务公司,年收入达几十万元,成为村子里家家户户羡慕的对象。


  “风华正茂,正是在外干事创业的年纪,为什么一定要回来呢?”这个问题当时困扰着许多人。


  “那些年,每次回家看到村子里破旧落后的基础条件和许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们,我有些心疼,也有些心痛。受春晖行动的感召,我也想反哺故土亲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贫困的空壳村想发展首先要建好各项基础设施,从2011年到2013年,陈建强带领村委会班子调解各种矛盾、修建道路、完善村里基础设施、统一村民发展思想……


  基层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个先富起来的人也不例外,质疑、白眼、不理解接踵而来。


  “刚开始很难做思想工作,大家不理解也正常,但我从没有想过为自己谋私利,2011年到2015年期间我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陈建强笑了笑,没有再往下说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慢慢摸索一条路子之后,陈建强的工作便开展地游刃有余。从2014年到2017年,通过流转土地资源,他带领大家走上了产业引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集中种植了800亩柚子、300亩葡萄,养殖500头生猪,又先后成立砖厂、建材公司、劳务公司、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说到村子发展,陈建强娓娓道来,短短四年时间,渔溪沟村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到11000元,贫困发生率降到2.18%,26户贫困户、104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渔溪沟村真正做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团思南县委书记王娅说。


  原来为了让村里剩下的12户兜底贫困户同步小康,陈建强提议在村里设立“弱保中心”,让兜底贫困户进入养猪场打工,用劳动换取报酬,实现勤劳致富。


  贫困户陈安军一家七口人,4个残疾人,两口子一直在养猪场工作。“这个工作虽然脏点累点,但能有稳定的收入,我觉得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脱贫也挺有面子的。”


  “成立思南县第一个村级春晖社”


  2017年5月4日,陈建强积极响应铜仁市委、思南县委“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号召,在团思南县委的指导下,率先成立了思南县第一个村级春晖社——邵家桥镇渔溪沟村春晖社。


  “以‘春晖社’为纽带,撬动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是陈建强成立春晖社的初衷。


  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春晖社+村集体+贫困户”“春晖使者+春晖社+贫困户”的联结机制,渔溪沟村先后创办建军建筑建材有限公司、建群劳务有限公司、集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建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340人入股、股金达1700万元,劳务公司2018年有200多万利润,农业公司预计2021年左右也能达到1000万以上的产值。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陈建强说。


  “幸福感”这个词在采访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它其实也源于村民的真实体会。通过利用村集体经济,渔溪沟村为村民代交了一半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资金,真正做到了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短短几年实现了从“贫困村”、“空壳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


  在渔溪沟村,春晖社不仅让村民的“幸福感”体现在经济上,文化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美的怀念是故乡,最好的礼物是乡愁。


  在春晖社筹备时期,邵家桥镇团委就开始组织渔溪沟村支两委及春晖使者一道挨家挨户收集各种古典物品、蓑衣、粮票等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愁古物,而今这些古物照片也成为了渔溪沟村文化长廊的重要内容。


  2017年7月,春晖文化长廊在村中心主干道两旁建立起来了,成功破解了乡村文化传承无“物”的难题。


  “丰富的乡土文化、农耕文明借由春晖文化长廊的形式展现出来,既是一种乡愁的寄托,也是打造精神文化高地的重要手段。”陈建强指着身后的文化长廊说道,“这些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乡风特色的体现,能够让在外发展的乡友记得住乡愁、品得到乡味。”


  此外,陈建强还把每年腊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定为春晖使者座谈日,召开“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座谈会,通过“我为家乡献一策”等公益倡议的方式,现已募集春晖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带动发展春晖产业园,帮助47户贫困户就业。


  “到该放手的时候了”


  “我还要再做下去吗?”这是陈建强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


  当记者再一次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的回复很坚定,“八年了,渔溪沟村脱贫了,我顺利地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2020年渔溪沟村两委将会换届,陈建强表示自己将不再继续担任村支书,想让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带领村子发展。


  “会有遗憾吗?”


  “没有,其实我应该早点退下来的。”


  近两年,陈建强为了吸引更多在外的成功人士回村参与建设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不仅亲自上门邀请有能力的人回村工作,还坚持将村子的建设发展情况及时通过微信等线上渠道通知他们,实则也是暗示他们家乡现在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春晖使者陈胜回忆,有一天他突然在家乡微信群中看到了寻找基础建设规划的消息,正好自己也是干这一行的,就果断联系了陈建强,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了。


  杨欢欢是退伍军人,在陈建强的介绍下,他回乡创办了木炭加工厂,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现如今已成了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帮助村里多次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我是真心感谢陈建强书记的,要不是他,我也不会回村工作。”渔溪沟村村委副主任邵丹丹说,“虽然他有时候说话很直接,要求也很严格,但我还是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直以来,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在陈建强的带领下,渔溪沟村成功打造了“山上有果园、山下有田园”的农业一体化综合发展模式,“村企合一”的模式也让更多的人致富。


  采访当天,陈建强带领记者去参观了山上的果园,上百亩的柚子园结满了柚子,一棵棵柚子树上套满了硕大的袋子,剥开一个,香气扑鼻,味道也香甜可口。


  “产业有了,人才有了,我一点都不担心村子的发展。”陈建强信心十足,“有些村民虽然以前犯过错误,甚至坐过牢,但现在都改过自新,一部分人也当上了企业经理,主动带领村子发展。”


  “到了我放手的时候了,我也可以去干点别的事情了。”


  漫漫春晖行,无悔春晖路。


  “说我傻也好,说我奉献也罢,最终的目的是渔溪沟村脱贫致富,随着产业效益的不断显现,以后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陈建强的激动溢于言表,“一个人富不算富,和村民同脱贫同致富才是最幸福的。未来,我也坚信我们村的春晖产业会更旺、春晖文化会更兴。”


  对话陈建强

  问:返乡的目标实现了吗?

  陈建强:实现了,2016年的时候渔溪沟村就实现了脱贫,基础打好了、产业做起来了、民心也凝聚起来了,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多,残疾人也能够有工作,我完成了十年前的政治使命。近两年,我们村还在结对帮扶其他的村子脱贫致富,这是我没有料到的,算是意外之喜。


  问:期间有没有想过放弃?

  陈建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我觉得我一定可以把这件事儿干成、干好,不能辜负当初许下的诺言,更不能辜负村民们的期望。幸运的是,这件事干成了,而且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心中的石头总算可以落地了。


  问:怎样评价自己?

  陈建强: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给自己和全村人都有一个满意的交代,无怨无悔,真正的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