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主创说戏 | 朱宏:看着脚下万丈深渊,我瞬间理解了黄大发·黔剧《天渠》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再亮相





  “命可无,渠要有,接到修……”10月15日,大型现实题材黔剧《天渠》在贵阳上演,一句展现黄大发坚定不移修渠精神的台词,在一级演员、黔剧表演艺术家、贵州省黔剧院院长朱宏的精彩演绎下,赢得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该剧以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再现了共产党员黄大发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经历艰难困苦,带领乡亲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天渠”,用自己的双手彻底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书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时代壮歌,彰显了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贵州精神。



  作为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黔剧《天渠》继2019年在国家大剧院新年戏曲晚会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轰动上海后,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次亮相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



  黔剧《天渠》是国家文旅部与贵州省委宣传部重点剧目,被列为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2019中国演出协会剧目“金奖”,以及贵州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不仅亮相2019年中国新年戏曲晚会、获邀参加2019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还入围了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天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魂人物黄大发的塑造。”黄大发扮演者朱宏坦言,此次演出是自己从艺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为了拍好这部戏,该剧主创团队多次走进团结村现场采访,让剧目在人物塑造上立得住,也让演员更有信心。



  朱宏说,“把握黄大发这个人物不容易,他是一个农民,又是一个最基层的共产党员,他身上的农民淳朴气质,以及他那种党员的敢想敢做敢为的精神,是人物刻画的重点。把人物立体丰满的呈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为了深刻刻画人物,朱宏在多次采风中,他和黄大发深入交流,看他走路、听他说话。



  “他的举手投足完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不能在舞台上仅仅表现出他的农民形象,肯定体现不了剧情的需要。”因为他是一个基层共产党员代表,要把他这种党员和党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带头作用,包括他为群众做思想工作,他怎么样去思考,怎样引领乡亲们去脱贫致富,“要把人物的内心,用现代的这种手法体现出来,而不是完全表演一个农民的形象。”



  “当我站在那条渠上,看着脚下的万丈深渊,那一刻对我的触动是无比巨大的,我想我理解了黄大发,同时也让我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作为一名党员,黄大发宁可把命丢掉,也要为乡亲们把水渠修好,让大家能够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朱宏认为,“这就是我们最基层的党员的精神。”



  演出中,朱宏将黄大发的朴实无华、,一心带领乡亲们修水渠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感动了现场观众,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今年和明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这个时候推出《天渠》具有时代意义。”朱宏说,用贵州的剧,演绎贵州的故事,把贵州的这种脱贫攻坚精神带给全国老百姓,让所有的人看到贵州在脱贫攻坚上是真枪实弹的在干,“我相信我们贵州在黄大发的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肯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悉,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目,《天渠》受国家大剧院邀请,将于10月22日、23日赴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成为该剧走进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第二次演出。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相康

  实习生王西杨简

  文字编辑/王琳

  视觉实习编辑/王西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