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省交界看巨变⑤|滇桂黔处贵州三江口镇:昔日“泛舟养殖”为生计 如今“靠山养山”添财源

  • 作者:刘莹 赵勇军 梁圣 刘蓝婴
  • 编辑:胡岚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10-13 10:47:39

  从山顶往下看,巍巍青山隐隐绰绰,远处山峦与天空合为一色。三江口镇党委书记李炜指着远处山谷介绍:“那里就是三江口镇,以前从兴义到镇上道路崎岖,开车都不好走,现在路好了,车程也快了一个多小时。”


  地处三江口镇的滇黔界碑


  三江口镇,位于兴义市西南部,地处南盘江上游,处滇桂黔三省交界,与广西省西林县马蚌乡、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为界,隔岸相望。1998年,天生桥水电站筑坝,临江村落2000余人退迁山中,历经20多年发展,这里盖起洋楼,修起小院,拉上电线,通上自来水,村里的路平坦了,出山的路更近了。从水库移民搬迁时发展水产养殖,到三年前拆除网箱修复水上生态,如今移民拉起骡马伐木造林促进产业转型,这个边陲小镇不断在改变中求发展,发展中思产业,基建设施较相邻两省快了5年。发展让百姓欢心,这里党群一家亲,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崭新风貌。


  道通了,回家的路更近了


  提起梅坪村和安沙村,镇上的乡民都打趣着说羡慕他们有钱,这些年靠着网箱养殖和山里的杉木,三江口的这两个“移民村”确实兜里揣了些积蓄。李开芬带着孙子住在梅坪村的双层洋房里,院里停着小三轮,屋前的广场上鲜艳的蔷薇爬满了外墙,李开芬常背着孙子在江边广场听云南对岸传来的歌声。自从2016年村里的路实现组组通硬化路,黄泥裹脚的日子不再,夜里的路灯都显得格外敞亮。



  三江口镇处滇桂黔三省交界,以河为界,因地处多依河、黄泥河、清水江交汇处而得名


  早前因为山里的路不通车,2012年三江口镇着手道路建设。2014年又实施避险解困建房补助,移民每人拿到了1.2万元,家家户户开始建起了新房屋。


  此前,村里修房子还是件困难事。因为不通车,修房的材料要经兴义运到对面云南,再用船运到镇上,又用车拖到村里。几番转运,修房子四分之一的钱都得搭进运费里。如今,房前屋后道路平坦,家家有庭院阳台,交通之变带来了生产生活之变,一些人家买起了小轿车。


  移民背着孙子在梅坪村隔河眺望对岸的广西


  水通了,山里的生活更好了


  水库移民后的最初几年,村民们迫于生计,“靠水吃水”搞起了网箱养殖,三省沿江移民都看中了这一营生,但常年的养殖给这片水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16年,为保护水域,三江口镇全面拆除网箱,在三省中速度最快,拆除最彻底,水质也逐渐恢复清澈。


  安沙村水库移民搬迁点


  保护南盘江水资源清洁,不仅为了河流下游的人们,也惠及三江口镇的百姓。


  水,曾经承载着移民增收致富的梦,也是移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早些年村民饮水是个大问题,靠马驮,要车拉。为了村民饮上干净水,2016年至今,三江口镇共建设水利工程项目8个,共投资2081.27万元,解决人口13740人,其中贫困人口1214人。建设项目集中供水工程5个,铺设输水管线约120公里,分散供水工程3个,建设水窖142口约6100m?。如今,村民家中时时拧开水龙头都有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


  梅坪村水库移民搬迁点


  “现在贵州那边村里发展好快哦,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路也好,灯也好……”多年前,青年侬开春的爷爷从三江口镇举家搬到了云南鲁布革乡,近年回三江口探亲,侬开春感觉滇黔两地农村的发展速度有差别。


  安沙村移民骑着摩托车外出办事


  秋来了,骡子驮的幸福更甜了


  进入秋季,申请伐木的工作越加繁忙起来,每天镇政府门前不断有村民前来申报伐木指标。拆除网箱养鱼后,镇上,尤其是移民村的移民都望着山上的杉木能卖个好价钱。


  移民在家门口纳鞋垫


  家住三江口镇团结社区的老陈带着妻子在山里住了两天,开着小三轮拉着两匹骡马,老陈帮人进山运木材,一天能挣400元。


  因过去交通条件差,三江口人靠饲养骡马做运力。如今尽管交通条件改善了,但进山道路崎岖,三江口人仍然喂养骡马,方便驮运木材下山。


  三江口镇枇杷产业基地


  自古称,三江口镇是骡子驮出来的幸福。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3.1%,全镇杉木有10万多亩,也被称为杉木林之镇。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砍种并举,村民增收颇为可观。因为指标有限,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镇上分配最头疼的时候。李炜打算与兴义市一家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木材加工厂,争取多一些国家用材林指标,以“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让杉木林能惠及更多村民增收。


  杉木加工厂里晾晒的木材


  支部作示范,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贫瘠,为谋发展,三江口镇组织各村合作社在石头缝里种起了枇杷,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开荒造田种植砂仁和油茶,组织青年外出务工挣钱,并通过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移民发展。2014年开始,为移民子女提供教育补助34.6万元。


  村民正在装即将销往云南的杉木


  眼前的发展建设、民生改善和镇里积极发展产业的决心,让移民村的老人信心坚定,对基层党委政府充分信任。他们相信,产业兴旺了,有一天,外出务工的孩子们是会回来的……

  策划 刘莹 赵勇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圣

  见习记者 刘蓝婴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