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5名志愿者集体捐献造血干细胞 “生命火种”播撒至五湖四海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丹


  他们是学生,医生,职员,商人。


  他们的年龄差距20多年,光阴难填,炙热的心却如一道桥,连接彼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志愿者。


  10月12日至20日,贵州5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轮流捐献“生命火种”,为北京、上海、四川、苏州等地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12日,首位捐献者、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小冕在省医血液科采集室思考了生命意义。血细胞分离机正在提取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知道,不多时,将有人将这一袋“源泉”护送至北京,救治一人。


  出于双盲原则,小冕不知对方姓名、性别、年龄,仅知是一位在垂死悬崖边的“困境中人”。他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愿过此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45岁的友斌坐在采集床左边的木椅,他打量着屋内,捐了一位“90后”,还有两位“90后”、一位“00后”,接下来一周,他们都会以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为远方的“他”、陌生的“他”,擦掉生命轨迹阴霾。



  这位“70后”老大哥有些兴奋,自己“十年前一个决定,为十年后埋下救人伏笔。”


  行商,做到言而有信。


  友斌不负当初之诺,这帮孩子又是为了什么?


  他暗暗想着。


  25岁志愿者、贵医附院心内科规培生丽莎为的是“多救一人”。在血液科实习经历让女孩明白——无能为力不如做点实际。当丽莎于今年7月收到中华骨髓库贵州分库配型成功的通知,她毫不犹豫:捐,一次过!


  严格来说,19岁的小广是丽莎师弟,作为贵州医科大学大二学生,一年前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他所为的,是“从小到大助人为乐之心,是学医生涯救死扶伤之心”。


  两心相融,促成小广的义不容辞,还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


  贵州省红十字会相关人士介绍,本月,除了这5名志愿者集中捐献,月末时,还有一名贵州志愿者愿“热血相助”。届时,今年我省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达到22例,本年度则有望实现30例捐献。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