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坝区传捷报】下好产业选择先手棋

  金秋至,硕果丰。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贵州的12个特色产业也迎来了第一个丰收节。


  自去年2月以来,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下,全省上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精心布局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茶飘香摩洛哥,黔菜端上了广、沪餐桌,威宁“三白”(白菜、白萝卜、莲花白)走俏东南亚,贵州黄牛引来了盒马鲜生,广药集团研发了刺梨新品……如今,12个特色产业在全省各地遍结硕果,这一系列从市场端传来的喜讯,让农户心里充满了底气,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市场效应越发明晰。


  产业选择是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首要任务,更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市场思维”的原则,贵州选准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12个特色产业发展,由省级领导领衔,落实了专班,破解了“种什么、如何种”这一产业选择难题,迅速做大规模,让农户尝到了甜头。


  因地制宜选产业 资源禀赋抓特色


  下好产业选择的先手棋,结合我省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等,全省各地选好选准主打产业,做大做强规模。


  说到资源禀赋,不得不提贵州茶。高山绿水,云飘雾漫,贵州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茶叶的高品质。2018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达700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5.6%,连续6年全国第一。对外,中国绿茶的金三角转移至以铜仁、遵义为核心的武陵山区;对内,我省以县为单位,茶产业迅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链。据统计,我省88个县有78个种茶,其中把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的茶叶主产县已达43个。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成绩斐然,收到多方盛赞。前不久,来自爱尔兰的记者Eoghan Norris Mcneill 到访贵州,在《中国日报》发表了这样一段话:“坐在贵州的高山上,喝着我喜欢的第一口茶,闻到了一股我曾以为我懂但却没有真正懂得的味道。也许,贵州之行让我爱上了茶。”


  随着贵州茶的品牌享誉全国,蜚声海外,马云等纷纷点赞贵州茶,而贵州茶也成为了我省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脱贫效果显著。2019年上半年,全省茶叶总产量22.5万吨,总产值339亿元,其中380万涉茶农民总收入190.5亿元,人均收入4945元,俨然成为我省产业选择的极佳典范。


  而同样有着“因地制宜”特色的其他产业,如水果、刺梨、中药材等,均发展形势喜人。其中,中药材产业里的大方天麻、剑河钩藤、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参等,形成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农户增收成效显著。


  因势利导选产业  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今年7月初,盒马创始人、阿里巴巴副总裁侯毅率队考察贵州肉牛产业基地,现场大赞贵州黄牛,决定将贵州黄牛作为盒马鲜生国内牛肉产品采购的重要来源。此次加盟新零售,也将为贵州肉牛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在全国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商品牛源紧张的市场局势下,贵州的“跑山牛”获得了上海、潮汕市民的好口碑。


  “上海生猪供应存在一定缺口,生猪外延基地正在抓紧筹建。”8月,在省商务厅举办的“沪黔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专题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华源谈到了上海市场生猪紧缺的现象。在多次赴黔考察后,8月5日,沪黔两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州作为上海生猪和蔬菜产业的外延基地,建设即将提上日程,其中光明食品集团计划在贵州建立100万头生猪外延基地。



  这一切并非个例。随着我省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省外市场同样也盯上了贵州这块宝地,而产业的最终目标,也正是种得出来,卖得出去。盯紧市场这个风向标,关岭牛、习水麻羊、长顺绿壳鸡蛋等优质特色畜牧产品,纷纷走出贵州,走向沿海发达城市。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我们就种什么。”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我省紧盯“大市场”选产业,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聚焦上海、杭州等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终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把玉米等低效作物调减下来,把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替代上去,积极发展具有更多优势的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


  因时所需选产业 几次收成几回甜


  “小白菜批发价3.5元一斤,我们每天要送6000多斤,畅销得很。”今年一季度,家住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稻香村的李培礼尝到了种植“短平快”蔬菜的甜头。种植小白菜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一年最低可种4季,亩产值最低实现2.2万元,纯利润可达1万元。李培礼高兴地说:”种植传统农作物,根本没法和这个比。”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全省紧抓产业发展,聚焦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按照产业发展要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选择适宜于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能够产生示范引领效应、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短平快”产业,实施一批立杆见影、吹糠见米、快速增收的项目。


  作为12个特色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是重大民心工程,市场需求大,种植面积广,涉及农户多,产业见效快,带动能力强,全省88个县均有种植蔬菜,规模化和零星种植并存。相较其他产业来说,蔬菜生长周期短,一般来讲,叶菜类需25-45天不等,果菜类需80-120天不等。据统计,2018年,我省蔬菜产业带动贫困人口73.8万人,占当年全省贫困人口的26.4%,是12个特色产业中带动贫困户最多的一个产业。


  今年8月中旬,威宁首发500吨大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至云南河口,由河口转运至越南老街省,经老街省市场销往东南亚各国。这次远销,得益于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贵州日渐成为西南地区物流交通枢纽,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运输通道便捷。


  凭借交通的便利通达,我省蔬菜产业抓住“短平快”的优势,迅速向南方打出了“夏秋”战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夏秋季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我省夏秋蔬菜反而占据了有利市场,批量销往20多个省(市、区),出口东南亚、港澳等地区。


  金秋送喜来。大力发展产业,落实“八要素”,贵州将迎来下一个盆满钵满的丰收季。



  短评


  守住青山绿水选产业


  一年多来,我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八要素”,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等12个特色产业在全省各地遍布开花。可喜的是,在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的过程中,我们从低头耕作的小农经济,转变成会看市场、会算账的商品经济。


  贵州生态条件优越,虽然无平原,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土地,并将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同时在严守生态环境这条底线的基础上,以商业化手段促进土地的利用,选择更有价值、更具市场力的产业,达到更高的产出。


  守住青山绿水,做附加值更高的种养业,这就是贵州发展农业产业最大的优势,也必将有所作为。


  链接


  12个特色产业2019上半年发展情况


  茶叶产业


  截至6月底,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99.2万亩,茶叶产量22.5万吨、产值33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14.6%,380万涉茶农民收入190.5亿元,人均收入4945元。


  食用菌产业


  截止6月底,全省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18亿棒(万亩),产量47.8万吨,产值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9%,49.88%,60.53%,覆盖带动13.5万人贫困人口。


  蔬菜产业


  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产量1282.3万吨,产值3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7月20日至7月29日,蔬菜外销1744.68吨,其中,销往上海207.4吨,粤港澳737.28吨,其它省800吨。


  生态畜牧业


  上半年,全省畜牧业增加值241.55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5.78万吨、9.25万吨、2.59万吨。生猪存栏1287.5万头,出栏960.99万头;牛存栏502.11万头,出栏72.87万头;羊存栏322.66万只,出栏120.41万只;家禽存栏10156.9万羽,出栏5851.94万羽。


  石斛产业


  6月11日至6月18日,省林业局组织林业调查规划院49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今年上报的种植地块进行核查,核实新增种植总面积约1.102万亩,其中铁皮石斛0.74万亩,金钗石斛0.36万亩。


  水果产业


  截至6月30日,全省果园面积达767.6万亩,当年新增59.6万亩,水果产量95.7万吨,产值73.5亿元。


  竹产业


  上半年新造面积8.157万亩,改培13.505万亩。


  中药材产业


  截至6月,中药材(不含刺梨、石斛)在地面积565万亩,产量17.8万吨,产值17.7亿元。


  刺梨产业


  上半年,新造20.26万亩,改培13.37万亩。


  生态渔业


  上半年,发展湖库渔业17万亩;全省稻田养鱼产量13044.12吨,产值5.43亿元,完成稻田养鱼面积267万亩;全省鲟鱼养殖面积53.39万平方米,产量6594.93吨,产值2.32亿元。


  油茶产业


  上半年,新造面积19.21万亩,低改面积21.77万亩。


  辣椒产业


  截至6月30日,全省辣椒种植面积500.33万亩,产量66.41万吨;产值25.34亿元,同比增加43.40%。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 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