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茅奖作家茅台行 “双茅会”上话文化,不乏“逆耳之言”

  10月7日九月初九重阳节,一场“双茅会”在茅台上演。9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走进“茅奖作家茅台行”2019·文化茅台论坛,在茅台集团会议中心分享与茅台渊源,围绕“文化茅台”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建言献策,其中不乏“逆耳之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湖北省文联主席、《芳草》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刘醒龙,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阿来,著名作家、少将军衔周大新,著名作家、编剧、大校军衔柳建伟,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王旭烽,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李佩甫,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山东省文联原副主席、济南市作协名誉主席刘玉民,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总编辑张亚丽等出席,作家出版社顾问、作家、学者王干主持论坛。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介绍茅台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等相关情况,集团党委委员、总法律顾问段建桦出席论坛,公司办、企业文化处、党委宣传部、战略管理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话渊源:茅奖作家也是茅粉


  “非常高兴能在九九重阳之际,邀请到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各位著名作家莅临茅台,这对于茅台集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李静仁首先向出席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在介绍茅台集团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主要经济指标、品牌价值、公益担当时,李静仁称,茅台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发展理念,深耕精耕市场、持续优化服务,扎实推进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企业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发展后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走上了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步入了新的上升发展周期。



  他说,今年茅台集团将实现“三个一”,股价过一千元,市值过一万亿,销售过一千亿,前“两个一”早已实现并超过,目前,茅台实现千亿销售目标已指日可待。


  “茅台镇平均海拔 423 米,占地约1.5万亩,其中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面积为15.03平方公里,现有员工3.8万余人。”李静仁的介绍让茅奖作家主动分享自己与茅台的渊源,细细听来,此行大半茅奖作家都是茅粉。



  其中,刘醒龙被主持人王干评价为“对茅台最有感情”。早在1977年9月30日,刘醒龙在湖南韶山花八块五,买了他人生第一瓶茅台酒,那时他的工资是每月22元。他评价茅台为“天生尤物”。刘玉民分享自己与茅台酒的缘分,他是在1980年部队当兵时,用24元买了两瓶茅台酒,他认为茅台酒用来招待贵客更有仪式感。


  柳建伟是1999年首次在饭桌上看到茅台酒,在他看来,茅台不仅是重要饭局的标志,还有很好的感情认知,饮后睡觉很舒服。同样喝了20多年茅台酒的阿来、周大新,前者见证了民族品牌的成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补货”,后者则称请外国朋友和稍微尊贵的朋友,如果不拿茅台酒,那就说不过去。



  作为此次茅台行的唯一女性茅奖作家,王旭烽虽不饮酒,却从父辈及朋友处熟知了一个概念“喝酒喝茅台才健康”。


  “茅台酒厂多年来对文学界一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和支持,也曾举办过多次高层次的文学活动,今天活动所请的作家之多、层次之高也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张平称,因为对茅台酒最纯正最准确最丰满最入神最持久最有力的宣传唯文学无它,酒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学的助阵。



  “双茅会”“明珠会”“友谊会”,王干如此评价此次“茅奖作家茅台行”,“茅盾文学奖”是文学界皇冠上的明珠,茅台酒是白酒界皇冠上的明珠,两颗“明珠”在茅台交相辉映。


  议文化:建言献策不乏“逆耳之言”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文化茅台’建设,这是茅台行稳致远,推动茅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工程。作为中国白酒的标杆企业和著名民族品牌,茅台必须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文化品牌,推动茅台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李静仁从顶层设计、文化活动、“一带一路”海外推介等详细介绍了“文化茅台”建设相关工作,并请各位名家提出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论坛当天上午,2019己亥年茅台酒节举行,9位“茅奖作家”受邀观礼。“在茅台集团这个重要的日子,大典引来大作家,不愧是茅台大品牌。‘文化茅台’对我们启发比较大。”路英勇的点赞,让此次酒节祭祀成为作家探讨“文化茅台”的切入点,并给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不乏逆耳之言。



  “祭祀先辈”让毕飞宇印象深刻,他说作为一个真正相信历史的人,对这个环节特别喜爱,给予老师傅们崇高的地位,给人特殊的品味,就像喝茅台酒一样让人感觉舒服。“从这个仪式,我坚信茅台的过去了不得,茅台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



  不过柳建伟认为拜师仪式稍显简单,“因为茅台师承特别重要,祭祀更需要注重制度化、程式化,比如首席酿造师和特级酿造师的衣服要有区别等”,刘醒龙也建议讲细节,比如放在赤水河边举行祭祀。王旭烽则从祭祀人的服装给出建议,称仪式感也是体现文化的一种形式。





  随后大家由茅台酒节延展开,深入探讨各自对“文化茅台”的理解。


  “茅台的名字非常有文化韵味,跟中国古典文化有非常深的关系。”阿来解释道,他写过一篇文章《香茅的茅,高台的台》,古代茅草在中国礼仪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代人垒台子望远,拥有非常美好的传统文化气息。他建议从中国的诗歌传统深度挖掘这两个字,赋加文化意义。除了名字,阿来还建议从24节气深度挖掘生产流程的文化。




  “‘文化茅台’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柳建伟说,国家2017年提出文化自信理念,茅台紧跟形势从“品质茅台”升级为“文化茅台”,一瓶酒,一条河,把一个镇弄这么大规模,而且这么繁华,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奇迹。他建议可以从茅台酒发展历程选择几个节点,系统挖掘例如“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文化故事。


  刘醒龙也有同感,认为“文化茅台”要讲好故事,重大历史进程都要有记录,比如“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茅台要怎样介入,称茅台文化战略要有这种视野。周大新建议可以通过创作音乐剧的形式,把茅台酒历史、制作工艺和影响表演出来,让第一次到茅台集团的人一下就对茅台有了解。李佩甫称,15.03平方公里的赤水河养育了茅台酒,建议深挖茅台的红色文化。


  王旭烽以“文化呈现”的概念,给茅台提出两个问题:文化口号和文化精神是什么?文化仪式和文化程式是什么?她说,“文化茅台”要具象细化,比如增加一些城市开设茅台博物馆,增加互动,增强文化的未来感。


  一番热烈讨论,两小时已飞速过去。“感谢各位作家的真知灼见,我们会将大家的建议原原本本给党委班子成员分享。”李静仁建议大家在茅台多走走多看看,在以后的作品中更多宣传一线工人、茅台工匠,“他们才是茅台真正的英雄,茅台永远会把质量放在第一,我们永远会视质量为生命,你们看了之后自会有答案。我们永远在茅台等你们”。

  (来源:茅台时空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