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汪海:胡朝芬的进城梦 | 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

  胡朝芬一个晚上没有睡着觉,就是兴奋,就是睡不着。


  西南的天亮得晚,挨近夏至的时令,四点钟了,天还没亮,胡朝芬看着三个还在甜睡中的小孙子、小孙女,心里有一种幸福感在心里暖暖地升起。


  胡朝芬打开窗,窗外还被黑夜包裹着,远处,有公鸡在叫,离她家不远的公路上,路灯在闪烁着光芒。公路上没人,也没有车辆在过,一切都还是那么静。这时,胡朝芬就在喊,喊她的大儿子张华军、二儿子张华超赶紧起床。因为刚搬家,她们刚从沧江乡的坪堡搬到城里,家具昨天才买进家,家里还有些凌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胡朝芬生在兴义市猪场坪的长弯,在她一岁不到的时候,父亲就因为生病去世了,是母亲一手一脚的把他们兄妹拉扯大。长弯这个地方很偏僻,到处都是山,怪石嶙峋,穷,大山深处的人家种地,一年种来不够一年吃。


  胡朝芬生长在大山里,她没有走出过大山,那时候她就在想,是不是山外边还是山?


  胡朝芬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走出过一次大山,她拉着妈妈的手,从长弯走到猪场坪,从猪场坪走到七舍。在七舍,她们看到有过路的马车,妈妈拉着她的手,给赶马车的师傅好说歹说,终于让她们母女俩上了车。他们走八环地,过下五屯。呵,好大的大田坝!胡朝芬和她的妈妈坐在马车上,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寨,嗅着马路两旁的稻田里沁人心脾的稻花香。


  胡朝芬和她的妈妈走下五屯过火石坡,进水口庙,马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摩肩接踵的,来来往往;马路两旁,房屋一家接一家的,往远处延伸去……


  胡朝芬一切都觉得新奇,这里与她家住的猪场坪长弯村,完全就是两个世界,长弯在大山深处,人烟稀少,冷冷清清;这里人来人往,热闹繁华……


  “唉,我家要是住在这里就好了!”


  胡朝芬望着热闹繁华的兴义,好生羡慕,好生向往。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是10年过去,胡朝芬到了“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的年龄。


  这时,有人请媒人上门提亲,有邻近村寨的,也有外乡镇的。邻近村寨的都不好,和她家住的长弯差不多;外乡镇的又远。胡朝芬做了很多比较,做了很多选择,最后她决定嫁到沧江的坪堡,不管怎样,兴义进不了,走出长弯就行!


  坪堡这地方,比长弯好。长弯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而且是石山,硕大的石柱、石峰就像压在心上,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坪堡在南盘江岸上,虽然也是山,但是坡势要缓很多,更重要的是,它是土山,一年四季,都生长着各种绿色的植物,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当春天来的时候,满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杜鹃花在盛开着。山上有鸟在叫,天不亮就叫,和公鸡的打鸣声相辉映,此起彼伏,孕育着生气。


  胡朝芬嫁到坪堡,与丈夫张荣奇天不亮就起床,上山劳作。他们夫妻二人勤耕苦种,虽然一滴汗水一粒粮,但是农民种庄稼,投入的多,收获的少,一年种来只够一年吃外,根本没有剩余。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经济收入。那时孩子读书要用钱,穿衣买盐要用钱,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坪堡虽然比长弯好,胡朝芬与张荣奇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


  胡朝芬嫁到坪堡后,先后有了大儿子张华军、二儿子张华超,同时还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三个孩子都没能好好的读书,他们最多的读到初中一年级,有的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外出打工。由于他们都读书少,又没有什么技术在身,外出广东等地打工,工作难找,收入低,好时一个月2000多元,有时收入只有1000来元。三个孩子打工挣的钱,也只能够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


  俗话说,穷则思变。怎么变?她与孩子们一起商量,有的孩子提出了搬家。此时,胡朝芬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小时候和母亲进兴义城的情景,她思绪万千,我们能不能搬到兴义去?我们能不能搬进城?


  胡朝芬把想法告诉自己的丈夫,告诉三个孩子,丈夫张荣奇赞同,三个孩子也赞同。主意拿定,胡朝芬和三个孩子第二天就进城。


  兴义城的变化是太大了。


  胡朝芬小时候进城的景象不见了,原来下五屯的田园已不见踪迹,映入胡朝芬眼帘的全是参天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原来赶马车的马路全是宽敞的街道,纤尘不染。胡朝芬和三个孩子是从乡下进城,他们的鞋上沾满了黄色的泥土。看着这一尘不染的街道,胡朝芬不知道怎么下脚,怎么行走。她招呼孩子们,要孩子们都把鞋上和裤子上的泥土都清理干净,这才一步一趋的进城。


  从下五屯走来,胡朝芬和孩子们走盘江路到桔山,再从桔山到坪东,原来的老城兴义,也不见踪影,有的是高楼,有的是大道,有的是飞驰的汽车,有的是商贾,有的是店铺,胡朝芬有些眼花缭乱……


  胡朝芬带着孩子们在街上走,他们要搬进城,就得四处看看,他们要买房,要得在这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城市虽大,但是给胡朝芬和孩子们的,却是绝望。他们没有钱,城里的房子2000至3000块钱一个平方,他们家大大小小11个人,要买180个平方才够住。这180个平方,最低价按2300元一个平方计算,需要41万多!


  41万多元,这对胡朝芬一家来说,是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天文数字!胡朝芬拉着孩子们哭:“城市虽大,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


  胡朝芬的进城梦破灭,等待着他们的,仍然是在那个叫做坪堡的地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等待着他们的,仍然是固守贫困!


  日子就这样了无生气地一天一天过着,胡朝芬和她的丈夫张荣奇仍然不停地在家中的责任地里不停地耕种……


  时间到了2012年的冬季,2013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就在这不到10天的日子里,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在全国各地,在西南的边陲贵州黔西南,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战打响,黔西南州340万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向最后一公里宣战。于是,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等扶贫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黔西南,60万人口将告别大山,告别贫困,扶贫搬迁进城,搬到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去,去工作,去发展!


  “恰恰恰,恰恰恰——”在胡朝芬家对面的一棵板栗树上,有喜鹊在叫。


  “丫鹊丫丫,有客来我家,没有菜吃,吃豆腐渣……”听到喜鹊在叫,胡朝芬抬头望了一眼,懒都懒得理它,胡朝芬还在为家没有钱买化肥而着急。


  “胡朝芬家有人在家没有?”有人在喊,听声音好像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田明。这声音胡朝芬熟。自从2015年州市扶贫攻坚工作队的人员进驻村后,陆陆续续的就有杨书记、田书记到来,还有州电视台的史庆联、王军等也来到这里。他们进村后,和村里面的干部一道,在乡里的黄书记、孙乡长的带领下,走遍了村里每一户贫困户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还成立了一个什么“五人小组”,想方设法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他们为了帮助贫困户,有时候晩上一两点了,还在村里开会,还行走在村里的山路上。这些,胡朝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哪个喊?是田书记吗?我在家的。”


  胡朝芬一边问一边答,一边忙不迭地从屋里走岀来。一看,果然是田书记和村支书,和村主任他们一路来的,还有乡里的小赵、小吴两个小伙子。还有一个电视台的,人熟,但是胡朝芬喊不出他的名字来。


  “胡朝芬,我们来,就是告诉你,政府在城里面帮你们建的房子已经建好了。你们尽快做好准备,在6月12号搬家进城,村里面和你家一起般的,一共有10家。”


  “搬家进城,去兴义吗?搬家进城,去兴义吗?”胡朝芬连问了三遍,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这是真的?当她在田书记那里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先是笑,后是哭。她说田书记,你别见笑,我这是高兴和激动的。


  家,就这样搬来了,为了进城,乡党委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帮他们在兴义城里的木贾和坝美建了新房,大儿子张华军家,5口人,分得一套90多平方的,胡朝芬和小儿子张华超家住,6口人,分得两套各60多平方的住房,三套房子加起来,215平方啊,原来他们说买180平方的,这要比那个大30多平方米,而且不需要我们贫困户花一分钱,党和国家,为了我们贫困户,这得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这得花多少钱啊!


  胡朝芬进城的梦圆了,她是整夜的睡不着觉,她这是兴奋的,她时不时的念叨着,我们家今天能进城,这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


  天亮了,胡朝芬喊醒10岁的孙女和两个7岁的双胞胎孙子,给她们吃了早餐,胡朝芬要送他们去城里的学校上学。


  太阳出来了,五彩的光芒照射在兴义城市的上空,胡朝芬领着她的孙女和两个孙子,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汪海

  文字编辑/舒畅

  视觉实习编辑/王西

  编审/李缨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