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省交界看巨变①丨川滇黔处贵州鸡鸣三省村:昔日河山阻隔行路难 如今高速通达旅游旺

2fa8eb5ff435c07b7ddcce3fd47f5ea.png

  【编者按】

  壮丽七十年,黔边生巨变。值此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贵州日报报刊社派出记者践行“四力”“四全”,深入贵州沿边三省交界处的5个地方采访,以文、图、视频兼备的全媒体表达方式,充分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今昔变化,发回5篇连续报道,今天是第一篇——

  鸡鸣三省景区

  曾经因大河阻隔,“鸡鸣,三省应;人行,三省难”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如今高速公路穿云过岭、跨河成桥,交通便利带来旅游兴旺。


  9月18日,记者来到这个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地方。


  站在老鹰岩上高高挺立的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观景台鸟瞰,由渭河和倒流河汇集而成的赤水河上游的三岔河大峡谷,把贵州、云南、四川三省切割开来,分属三省的壮丽峡谷风光、道路村落“沉下”眼底。对面,横跨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和四川省叙永县水潦乡岔河村的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圈已经合龙,年底将建成通车。

  鸡鸣三省纪念碑

  而身边的观景台上,由萧克将军题写的“鸡鸣三省”四个大字的纪念碑矗立,连接高速公路的10余公里长的旅游公路通达景区和村庄。


  鸡鸣三省大桥的建成,与早在2015年底先期建成通车的夏蓉高速赤水河大桥一道,结束三省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历史,解决三省交界一带数十万群众的出行难题。


  “鸡鸣,三省应;人行,三省难。”这曾是千百年来当地人的喟叹。然而,没有路也会有人披荆斩棘劈出新路,再艰难的道路也有人敢走。就在这天堑阻隔的地方,中央红军1935年2月二渡赤水时,不畏艰险从四川境内跨河进入贵州鸡鸣三省村,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载入中国史册。


  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当年红军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开的会。”在鸡鸣三省村的一处农家大院里,当年历史的见证人,93岁的侯明扬老人,仍然清晰地回忆当时红军经过的片段。


  “那年我9岁,大年初二清晨,我带着两个小妹在崖口放牛,突然看到不少背枪的人上山来,心里有点害怕,便用苗语喊道:小妹快跑。但红军边走路边宣传:‘老乡们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专门帮穷苦人出征打仗的。’他们把粮食分给村民们吃,还处处嘘寒问暖,大家不再害怕,有的村民还主动当起了向导,为红军介绍当地地形和道路。”侯明扬回忆。


  一晃84年,老人爬满皱纹的眼角堆砌着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峥嵘岁月、艰难岁月,以及今天的幸福日子。

  前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

  84年的沧桑巨变,让侯名扬老人感受最深的是道路交通。“改革开放前鸡鸣三省村不通公路,连到当时的林口区赶集也要靠脚走。后来有了弯弯拐拐的小马路,但很少有车通行,从林口区到毕节城的公路也很差,村里很少有人到过毕节,到对门的四川云南纯粹靠走古驿道。如今村里不仅通了旅游公路连接高速公路,到毕节城只要个把小时,通组连户硬化路也有了,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侯名扬老人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而在鸡鸣三省村一处寨子里,记者看到一座感恩碑,上面清楚地写着“感谢共产党”几个大字。“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有路、有钱、有好日子。做人要记情,更要感党恩!”村民张建耀口中的好日子,从红色旅游的开发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2015年底,厦蓉高速建成通车,林口镇出口距鸡鸣三省村仅10余公里。大交通的改善让七星关区决定依托红色文化,投资23.58亿元打造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景区项目总用地3975.7亩,分为入口服务中心、峡谷体验区、山林生态区、文化休闲区4块区域。


  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

  打造鸡鸣三省红色旅游,七星关区有着充足底气:

  2009年,由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国地域文化中心、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中华口碑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鸡鸣三省文化地理考察组经过详细考察和反复比较研究,评定出当今中国10处最具代表性的鸡鸣三省标志地,并认为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当数第一。


  “2016年景区开建后,近千名外出务工的群众纷纷返乡创业、就业。”鸡鸣三省村支书常勇介绍,光是景区建设工地就解决临时就业200余人。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建成开放后,固定解决30余人就业。


  而配套景区建设的进行,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村里104户群众将得到集中搬迁安置。目前,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已经修建完毕,已进入装修阶段。


  一业带百业。村里围绕旅游发展,成立了贵州三省缘旅游服务公司,带领32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4户)开起了餐厅,办起了养兔场。返乡创业的村民陈曦领头成立了红色一家亲农业发展公司,带领22户群众投资180余万元发展种养业,开办农家乐。群众种下了300亩沃柑、200亩阳荷……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鸡鸣三省村“红色之旅”餐厅的餐桌上,四面八方的游客享受着本地特色菜肴。


  兔肉、鸡肉、竹笋、土豆……从琳琅满目、供销需求量较大的农家乐菜品不难看出村里种养殖产业的风生水起。


  人流量越来越大,让陈朝军这样过去只知道种包谷洋芋的农民转变了发展观念:“种十亩沃柑还不够,我还想种点葡萄、李子,搞点大棚蔬菜,烤点包谷酒在吊洞里洞藏。让客人来吃得多,吃得好!”65岁的当地村民陈朝军说,“等凑齐资金了,我还想开农家乐呢。”


  数据显示,2016年,全村有贫困户79户342人,2018年减少到23户77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400元提高到2018年的8360元。


  “鸡鸣三省景区已经成了三省交界干部群众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这里游览的客人如织。”林口镇党委书记曾铸说,随着景区二期工程建设的推进,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对农业和三产的带动越来越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会越来越宽。”


  策划:刘莹 赵勇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莹 邓钺洁 谢朝政

  见习记者 吴采丽 曾霄 夏民

  通讯员 张忠应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