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V视·四力四全蹲点】营盘:两重“变”破解“美丽的贫困”

  • 作者:李筑 尹长东 陈诗宗 谌晗 邓运
  • 编辑:刘诗雅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9-07 15:23:12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筑 尹长东 陈诗宗 谌晗 见习记者 邓运



微信截图_20190907151924.png


  营盘,是一片“富饶”的土地——


  地处乌蒙山地质公园核心区,境内北盘江大峡谷雄伟磅礴、贵州第二高峰牛棚梁子巍峨耸立、乌蒙大地缝奇绝险峻,地表岩溶形态、地下雄姿美美与共……


  营盘之“富”,富在旅游资源,数据表明,2016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营盘有四级旅游资源7个、三级旅游资源11个、二级旅游资源14个、一级旅游资源48个。




  营盘,又是一片饱受贫困之痛的土地——


  2015年,营盘乡2.2万人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602户770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8.11%,营盘之穷,穷得名副其实,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一“穷”一“富”,鲜明的对比让人倍感揪心,富集的旅游资源长期“待字闺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千百年来也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苦日子”。





  如何破解“美丽的贫困”?让久处深山的营盘实现美丽“蝶变”,营盘将发展目光聚焦到富集的山水人文景观之上,用两个“变”字给出了他们的“解”法——


  第一重“变”,变“天堑”为“通途”。


  时间指针往回拨,数载以前,“碎石随风满地走”是营盘的真实写照,人行马走已殊为不易,车辆进乡,胃里“翻江倒海”,心里“提心吊胆”,从县城到乡里需要6个小时。


  2016年以来,营盘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条条公路相继建成,土货进城、游客下乡方便快捷,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乡共完成公路建设45条211.447公里。


  交通之“变”,让交通闭塞的营盘乡从“久在深闺无人识”驶入“酒香不怕巷子深”旅游发展“快车道”。也为第二重“变”做足了铺垫。


  第二重“变”,变生态、人文优势为旅游后发优势。


  北盘江千年流淌,成就了营盘的神奇山水,更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彝族、白族、苗族儿女,少数民族文化浓郁,苗族刺绣、蜡染风格独特,彝族山歌、舞蹈独具特色,高峰村和鸡戏坪村系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农业脱贫、旅游致富,深谙这一道理的营盘人,借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开始了变生态、人文优势为旅游事业后发优势的艰辛跋涉——


  配合省、市、县旅游部门制定北盘江流域旅游总体规划、营盘乡全域旅游规划、“悠然山居”农旅文科旅游综合体规划;


  依托景区,延伸旅游产业链,推进业态融合,从住宿、餐饮到旅游商品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等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完整旅游产业生态系统;


  跳出旅游文化同质元素,从差异化上入手,加大对营盘各旧营遗址保护,发掘“营”的文化,保护传承好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和文化习俗;


  走出乡镇,赴清镇举办旅游推介暨“地质之心·乌蒙秘境——徒步穿越大地缝,十八营盘越野挑战赛”启动推广活动,将旅游产品推广阔市场;


  ……



  一系列举措接续发力,让营盘旅游软硬件迎来飞跃。目前,营盘境内乌蒙景区老年养护楼(颐年山庄)已完成建设并正式运营。“森”呼吸小镇项目主体完工90%,预计10月份完工,达到运营条件。北盘江高家渡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


  “从去年4月下旬高家渡码头开始营业到年底,我们全年营收只有100多万元,今年1月份到现在,营收已经超过400万元。”面对未来,北盘江景区总经理杨群伍信心满满。


  旅游事业风生水起,让“跳起来摘桃子”的营盘更坚定了自身选择——以农旅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以打造观光体验、康养度假、地质科考之乡为发展目标,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乡解决持续脱贫、走向全面小康的支柱产业。


  “我现在一个月3500块钱,还当上了景区里的船队长,生活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得益于景区开发,营盘乡村民黄继洪告别黄土地,在景区里找到了致富新门路。


  通过进景区务工的方式改变贫困面貌,黄继洪并非个例。杨群胜介绍,目前,景区内务工的贫困户有30余人,随着景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还将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钱袋子”鼓了,“脑瓜子”也活了。曾经一门心思埋头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如今也学会了抬头看路,开农家乐、办农家旅馆、依托旅游销售自家土特产品正成为这片土地上升腾起的新希望。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从全乡层面看去,营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路越发宽广,后阶段,营盘乡将全力建设好乌蒙山地质博物馆、户外运动管理中心、龙潭山景区、农旅一体化示范园等项目,总投资超过20个亿。(责任编辑:刘诗雅)